【专访】王小帅谈《地久天长》:与计划生育时代的漫长告别

Chinese director Wang Xiaoshuai

Chinese director Wang Xiaoshuai Source: provided by Wang Xiaoshuai

“中国几代人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失去孩子对人的影响需要用一生来解决”,王小帅如是解读《地久天长》。


中国电影《地久天长》在刚刚过去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一举拿下银熊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两大奖项。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导演王小帅向SBS普通话节目记者这么描述该片当初在柏林引发的反响。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同样也是做好每一个故事的根本,是电影世界共通的语言——这部长达近3个小时的影片即将亮相6月初的悉尼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

与计划生育的漫长告别

从该片的英文片名 “So Long, My Son” 可隐隐揣测剧情走向,而根据中国广电部门的电影拍摄制作备案表显示,故事脉络大致是沈英明和刘东两家人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80年代时同时结婚生子,后来几十年,随着家庭、亲情、爱情的变故及社会的变迁,两家人经历了沉沉浮浮、恩怨难清的人生经历。

王小帅说,正如英文片名所说,这是“跟儿子的漫长的告别”,是两对偶然遭遇丧子悲痛的夫妇与时代的漫长告别。

“中国几代人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失去孩子对人的影响需要用一生来解决”,王小帅如是说。

而 “地久天长”的意味则不言而喻,它寄托了中国人对友谊、亲情的美好期望,希望一切地久天长,“能否如愿是一个问题”。

2015年,中国大陆实行了35年直接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走入历史。

中国:巨变下文明的撕裂

《地久天长》的故事起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跨越三十年至今,在王小帅看来,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时代是 “前面没有,后面也不会再有的”

导演在记录时代的同时所想传达的是,“一方面从过去的社会形态里走出来,老百姓感受到变化的好处;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中国人从思想观念、生活形态、文明与世界的理解产生一种撕裂——飞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据官方数据,仅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GDP较上年同期增长6.4%。
Chinese director Wang Xiaoshuai
Chinese director Wang Xiaoshuai Source: provided by Wang Xiaoshuai
王小帅并不讳言,中国各处发生的“匪夷所思的事情”是艺术创作者取材的良好“土壤”,“社会道德感沦失、良好的制度并没有跟进和建立”而引发的问题将是他未来持续关注的主题。

“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发掘一些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是电影的功能和魅力所在。

电影:票房之外的沉淀

王小帅形容《地久天长》是“逆中国电影的方向而走”的电影,但正是这一部纯粹讲述中国人中国事的电影引发了无差别的好评。

他说,“经历了这么多电影节,第一次从观众、媒体和影评人层面都得到整体而良好的反馈”。

那么在王小帅看来,中国电影的症结在哪里?

他认为,短短的二十来年,中国电影实现了所谓的“市场化”,从10个亿变成600个亿,“都冲着票房去了”,但在寻求票房之外,“对电影艺术、本体语言的贡献,尤其记录现实、回看历史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Share

News

Sign up now for the latest news from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direct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gree to SBS’s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policy including receiving email updates from SBS.

Download our apps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Listen to our podcasts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Get the latest with our exclusive in-language podcasts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apps.

Watch on SBS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