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可以逢生? 四个华人逆市创业的故事

疫情虽然引致不少企业倒闭,但同时吸引不少人逆市创业。

对Eileen来说,虽然疫情期并非创业的好时机,但满足签证要求是她现在的当务之急。

对Eileen来说,虽然疫情期并非创业的好时机,但满足签证要求是她现在的当务之急。 Source: Juan Zhang

政府数据显示最近新晋小型企业数量不跌反升。 SBS中文访问了在塔州一些新加入创业大军的华人,了解他们“冒险”的原因。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显示,上个财年,澳大利亚新晋小型企业的数量增长了15.2%,增长幅度超过了2018-19财年。 

8月中旬,YAMSHITA山下日式餐馆在忙碌中度过了周年庆。山下位于霍巴特市中心,周围有多幢学生宿舍和酒店,原本是人流密集的“宝地”。然而,去年8月山下开业时,留学生和游客都没了踪影。
YAMSHITA山下日式餐馆已开业一年多,店主Jackie认为,餐馆已经度过了最难的日子,一旦边境开放,生意会越来越好。
YAMSHITA山下日式餐馆已开业一年多,店主Jackie认为,餐馆已经度过了最难的日子,一旦边境开放,生意会越来越好。 Source: Juan Zhang
“我们在疫情前就开始筹备,不巧赶上了疫情,当时开店实属无奈”,店主Jackie透露,疫情和州边境封锁给餐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市区。 

“周围写字楼的白领一下班就各自回家,又没了游客和留学生,再加上很多补助新店都无法申请,刚开业时压力很大。” 

游客消失变阵出击

Jackie意识到,在这个非常时期,山下的顾客群体不能仅仅瞄准华人。此后,山下根据本地客户群体的口味和需求,开发了不少新菜品,并推出了团购、预定特惠等服务。

 “经过一年的摸索,现在山下的客户群体中,华人和塔州本地人各占一半,我们后续会结合塔州本土的新鲜食材,不断出新,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本地食客。”Jackie说。
塔州边境关闭,本岛游客“缺席”,给Leo 的鱼薯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塔州边境关闭,本岛游客“缺席”,给Leo 的鱼薯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Source: Juan Zhang
与山下位于市中心不同,Leo的鱼薯店开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居民社区中。 

这几天,Leo正在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犯愁。“鱼薯店是2019年底一位当地人转让给我们的”,Leo回忆,刚开业时,招聘广告一发,简历都看不过来。没成想,疫情一来,招人竟成了难事。 

“因为语言原因,我们只招华人。但留学生和背包客来不了,本地有限的华人群体中,要不没有经验,要不嫌我们的工作太辛苦”, Leo无奈地说。 

更让Leo没想到的是疫情竟持续了快两年,“鱼薯店虽然不以华人为主要顾客群体,但本岛游客来不了,也会影响我们生意的增量。” Leo透露,社区的本地食客毕竟数量有限。“据我所知,不只华人饭店生存艰辛,一些本地人的饭店也无奈关门或艰难维持。”

求职一年无果自雇满足签证要求

刘洁的饰品店位于霍巴特最大的购物中心Eastland Shopping Centre里,开店的初衷是为了满足489签证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在求职一年也未能找到全职工作后,刘洁只能开店自雇。因为过去没有从商的经历,她选择了风险和投入较小的饰品店。然而,小店刚开业就遇上了疫情。 

“最难的是去年三四月份,塔州出现病例,很多店铺关门。购物中心每天空荡荡的,一天不开张都是常事。”由于顾客群体以本地人为主,华人游客和留学生减少对她的生意影响不大。“但是,疫情前会有本岛来的游客和学生团,现在州边境一关全没了。本地人天天逛,没了新鲜感,消费能力也有限,营业额相比疫情前有不小的差距。” 

刘洁透露,她的饰品大部分都从中国进货,但受疫情影响,运输时间和费用都在暴涨,以前45天就能收到的海运,现在要留出90天的等待时间。刘洁琢磨着进一步提升货品的品质和种类,“只要价格和品质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消费力还是有的。”
对Eileen来说,虽然疫情期并非创业的好时机,但满足签证要求是她现在的当务之急。
对Eileen来说,虽然疫情期并非创业的好时机,但满足签证要求是她现在的当务之急。 Source: Juan Zhang
跟刘洁类似,Eileen也为了满足签证要求打算创业自雇。Eileen的491临居签证要转永居需要满足每年最低53900澳元的收入要求,“塔州是以农业为主的偏远地区,刚毕业的留学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更别说还要满足收入条件。”Eileen在求职碰壁后,兴起了创业的念头。她近期看到微信群里有不少餐馆和清洁生意转让的广告,计划买个小生意自雇。 

但是,一位老移民的一番话让她十分纠结,“朋友告诉我,暂且不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多久,我应该先问问自己对于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多少了解和经验。如果一个经验更丰富的人都难以维持的生意,我是否有信心经营下去并赚到钱?朋友认为,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买个小生意,不仅风险更大,并且预期收益非常有限。” 

Eileen赞同朋友的观点,但她透露,为了满足签证要求,她还是会迎难而上,“可能买个清洁生意吧,投入小点,更容易上手。” 

澳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型企业一向被认为是澳洲经济的中流砥柱。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定义,小型企业为雇员不足20人的企业,也就是通常华人所说的“小生意”。 

澳大利亚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专员署(ASBFEO)的最新报告《小企业统计2020》(Small Business Counts)显示,小型企业占澳洲所有企业数量的98%左右,在2018-2019财年为澳洲国民生产总值(GDP)贡献了32%的份额,并雇佣了41%的劳动力。
此外,根据斯坎隆基金会研究所一份名为《从世界的边缘到社区街道的角落》(From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the corner of your street)的报告,在澳洲现有的230余万家小生意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由移民在经营。 

而在塔州,小生意同样举足轻重。根据塔斯马尼亚小企业委员会(Tasmanian Small Business Council)的数据,塔州目前约有3.7万余家小企业,占塔州所有企业数量的96%以上,并雇佣了超过50%的劳动力。 

同时,塔州政府十分支持和鼓励移民创业。疫情期间,塔州政府推出了一个总金额10万澳元、为期两年的小型企业商业贷款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移民提供每人5000澳元的无息贷款用于创业。 

学者:塔州创业者更需开拓精神

塔斯马尼亚大学商学院讲师杨林(Dr Lin Yang)表示,疫情前,华人创业存在一定的壁垒,“主要围绕中国人做生意,目标顾客以华人为主,因此,行业范围较窄,以餐饮、清洁、亚洲超市、快递代购等为主, 但如今看来,这个壁垒需要打破。” 

杨林认为,华人创业者需要更具有开拓精神,尤其是需要思考如何将市场转到当地客户群体,即澳洲本地人上。“不过,这对于塔州的创业者来讲,并非易事”,杨林说。
杨林认为,创业虽然风险不小,但也有可能拼出不一样的人生。
杨林认为,创业虽然风险不小,但也有可能拼出不一样的人生。 Source: Juan Zhang
教授市场营销专业的杨林认为,塔州的商业环境并不理想。“人口少,比如霍巴特也就20万人左右,而且属于老龄化社会,本地人的思想偏保守。” 

她举例说,霍巴特的中餐馆接二连三的开张,不少本地人因为不了解,不敢尝试,甚至担忧中餐馆会抢走本地餐饮业的市场份额。“如何吸引本地顾客群体,需要经营者下一番功夫。” 

对于疫情期间是否适合创业的问题,杨林认为,不少华人在疫情期间创业可能属于无奈之举,比如工作难找或者为了满足签证要求。“但我并不认为疫情期间就完全不适合创业,还是有机会的。” 

她举例说,塔州既然是老龄化社会,那么,针对老年客户群体可能还存在一些市场空白,比如健康医疗方面。此外,她认为,有志于创业的人还可以关注下塔州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的行业,比如食品、酒业等。 

杨林提醒,创业是一件风险较大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讲,创业前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分享
Published 12 October 2021 5:10pm
Updated 12 October 2021 6:10pm
By Juan Zha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