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全澳人口普查结果解读:移民是澳洲社会的中流砥柱

移民数量在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且亚裔占比不断提高,是本次人口普查反映出的第一大特色。

Making sense of the Census

Making sense of the Census Source: SBS

近期,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了每五年进行一次的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结果。最新的一次普查是2021年进行的,由于与上次2016年的人口普查中隔着一个改变全球格局的新冠疫情,虽然澳大利亚基本延续此前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但本次人口普查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变化。其中有三大变化很值得关注: 

第一,移民数量在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且亚裔占比不断提高,是本次人口普查反映出的第一大特色。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有51.5%的澳大利亚居民出生在海外,或父母至少有一方是移民。也正是因为移民人口的迅猛增加,让澳大利亚在过去的50年里,人口规模翻了一番,从1971年的1200多万人,增长到2542多万人。 

如果看过去5年,自2017年以来,澳大利亚增加了100多万新居民,印度超过中国和新西兰,成为澳大利亚居民第三大出生地,约有22万出生在印度的人成为这里的居民,仅次于澳大利亚本土和英国。 

而在总人口方面,澳大利亚的五大人口来源国分别是英格兰、澳大利亚、爱尔兰、苏格兰和中国。除本地人外,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均来自英伦三岛,因此,来自中国的移民可算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少数民族”。此次统计中,华人比例占到总人口5.5%,相较2016年统计的5.2%更高。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华人的比例显得更高——在大悉尼都会区,华人比例高达10.6%;在大墨尔本都会区,华人比例也达到8.3%。 

不仅如此,大约550万澳大利亚人(超过五分之一)在家里说英语以外的语言,自2016年以来增加了80万人。其中,在家说普通话的人口占比最高,超过68.5万人,相较5年前的数据增加了8万多人,而紧随其后的其他语言也无一例外均来自亚洲地区——包括阿拉伯语、越南语、广东话和印度的旁遮普语。 

可以说,澳大利亚的亚洲化程度已经来越来越显著,这甚至在改变澳大利亚社会的政治格局。在5月结束的联邦大选中,由于自由党此前的“冷战思维”和一些高层官员的反华言论,失去了大量华裔和亚裔选民的普遍支持,导致在多个华人占比较高的选区中败选。比如维州最大的华人选区——Chisholm,工党候选人Carina Garland就从原自由党华人议员廖婵娥(Gladys Liu)手中“夺取”了议席。 

不仅如此,华裔澳大利亚公民人数的上升,也使得华人参政议政变得更加普遍。在悉尼、墨尔本等多地都涌现出了更多的华人议员,比如工党新州Strathfield议员李逸仙(Jason Li)。 

第二,澳大利亚的家庭规模正在变小,小户型住房和宠物需求变高。

如果说亚裔人口的增加是一种长期可以预见的趋势,家庭规模的缩小可能会让有些人意外。毕竟,除了华人家庭外,人口规模占比越来越高的无论是印度裔家庭和中东裔家庭,往往家庭人数较多。 

但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平均每户人数已从2.6人降至2.5人;0.1人的平均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相当于户数增加了近20万。 

造成这种现象的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结婚率下降,相较于1991年15岁以上人口的56.1%的结婚比例,而2021年降到了46.5%;其次是有孩子的家庭减少,自1996年以来,没有子女同住的家庭的比例从40.8%增加到47%,目前只有大约250万个家庭有15岁以下的孩子;再次是单亲家庭增加,有记录的单亲家庭首次超过100万户;最后是人户数的增加,只有一个人的家庭数量从24.4%增加到25.6%。 

第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房地产市场一个令人费解的现状——在疫情期间离开的留学生和游客返澳的数量明明还没有完全恢复,移民还陷入停滞,一些地区的住房空置却已经下降至低位,房租又开始飙升。因为单身户数的形成速度远超过小户型住宅的建成速度,使得住房需求与建筑量有一定脱节。 

单身户的增加还加速了另一个产业的发展,就是宠物用品。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养宠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21年6月,全澳宠物总数约3400万只,超过了总人口数。其中,单身户养宠物的比例较高,也加速了宠物数量的增加,并相应刺激了宠物用品和服务产业。 

总体而言,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在发达国家仍属于较快水平,促进了人口总量增加。预期七十年后的21世纪末,总人口将再翻两番,达到7500万,略高于现在英国的人口数。 

同时,移民人口继续不断重塑着澳大利亚的社会人文面貌:人口更为多元化,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是为何澳大利亚没有形成美国、欧洲大规模反对移民的极端民粹主义。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对比的话,澳大利亚目前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高收入国家,并且紧邻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亚洲地区。其亚裔人口的增长料将在未来带来更多的人口红利,对其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21 July 2022 3:13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