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对澳大利亚施压的真实意图

今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所实行的变相经济制裁是为了逼迫澳大利亚在中国的一些行动面前“靠边站”。

China and Australia

China and Australia Source: ABC Australia

中国最近突然与澳大利亚的北方邻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达成协议,在南太平洋上靠近澳大利亚的一个15平方公里的荒凉小岛上投资2亿澳元,修建“综合多功能渔业工业园区”,但那个小岛周边海域却没有渔业资源。中国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以此项目为掩护,在那个小岛上建立其战略核潜艇的海外前进基地。中国已经花巨资收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而今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所实行的变相经济制裁,正是为了逼迫澳大利亚在中国的这些行动面前“靠边站”。

一、中国的巨额达鲁岛投资所为何来?

12月13日澳大利亚的几个新闻网站报道了一则关于中国投资2亿澳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省达鲁岛(Daru)的消息。在美国总统大选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时刻,这则消息或许未必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但是,这对澳大利亚来说,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2月13日刊登了一则消息,题为。这篇报道说,“上个月,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一个在达鲁岛建设一个2亿元的‘综合多功能渔业工业园区’项目的谅解备忘录。那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连鱼也没有。一位长期担任巴布亚新几内亚(PNG)政府顾问的Jeff Wall这星期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出版物《战略分析家》上撰文表示,‘达鲁小镇是离澳大利亚最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社区,它虽然距离澳洲大陆200公里,但却非常接近我们北部边界的托雷斯(Torres)海峡中的岛屿’。Wall表示,毫无疑问,这份与福建渔业公司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是中国政府直接出资的,正如它所宣称的,是‘由中国商务部和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强势大使薛冰支持的,薛冰称,这个投资项目肯定将增强巴布亚新几内亚综合发展和利用渔业资源的能力’。”

澳大利亚新闻网12月13日也刊登了相关报道,标题是。该报道的主题语是,“这是离澳大利亚最近的小镇之一,中国对在那里捕鱼兴趣浓厚,但那里无鱼可捕。那么,真实计划是什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澳大利亚新闻网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中国在缺乏渔业资源的小港口投入如此大的投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二、达鲁岛项目的诡异之处

中国在经济落后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投入巨额资金,似乎是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本来值得中国驻该国大使馆庆祝一番的。但是,到笔者写稿时为止,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网站上却没有一条相关消息,仿佛这巨额投资项目并不存在。为什么中国大使馆对这个项目要遮遮掩掩呢?很显然,它奉命不要高调宣传,以免引起澳大利亚的反弹。

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上述协议的是福建的中鸿渔业公司,此公司是2011年成立的,在福州登记,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大约2千万澳元)。一家只有相当于2千万澳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如何有能力在达鲁岛这个小荒岛里,放上十倍于其注册资本的投资?达鲁岛长、宽各为5公里和3.7公里,全岛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岛上只有1万多居民,饱受卫生与社会问题困扰。该岛设有一个国际机场,由矿业公司雇佣澳大利亚民航飞机飞往那里,这个机场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跑道,跑道的东南端离该岛唯一的小海湾很近。在这个颇为荒凉、附近海域又没有什么具商业价值的渔业资源的小海湾,一个财力有限的中国渔业公司大手笔地准备投入2亿澳元,这种投资符合正常的商业经营模式吗?其疑点是非常明显的。

11月19日中国的水产门户网(www.bbwfish.com)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是,《福建中鸿渔业公司将在巴新投资建设“综合多功能渔业工业园”项目》。此报道表示,消息来自中国商务部,此项目的备忘录在11月12日签订。但是,现在这条报道已被删除。看来,中国并不希望这则消息广为传播。

(本文仍能在搜狐网找到:
Daru
Source: SBS
三、北京的恫吓

12月14日,编辑部设在北京的对外网站《多维新闻》(国内不可访问)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暴露了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恫吓意图。

该文写道,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关系紧张之际,澳大利亚媒体12月13日关注中国企业投资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项目,分析北京此举背后另有目的。此文作者提到,达鲁岛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对于这样一个地方,价值2亿美元的投资将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多维新闻》的这篇文章所说的巨大影响,真的是渔业发展吗?别忘了,那个岛的周边海域并没有鱼可以捕捞。

《多维新闻》的文章就此所作的说明,是“引用” Jeff Wall的话:达鲁岛附近并没有商业渔场,中国投资项目的目的让人产生怀疑,中国可能想借渔船“占领澳大利亚领土”;中国渔民接受过军事训练,本质上是民兵组织,加上军方的后勤支持,“在占领领土方面可以不战而胜”。然而,笔者仔细阅读了Jeff Wall在《战略分析家》杂志上12月8日的文章《中国要在澳大利亚大门口建2亿元的渔业项目()》,Jeff Wall的原文中并没有任何词句可以被翻译成“占领澳大利亚领土”或“在占领领土方面可以不战而胜”。也就是说,这两句被《多维新闻》用双引号“引用”的所谓Jeff Wall的表述,是《多维新闻》编造的。Jeff Wall本人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媒体会如此来编造他的话。

为什么《多维新闻》要这样做?中国是否此刻真想“占领澳大利亚领土”?笔者认为,未必如此,《多维新闻》似乎是想伪托Jeff Wall之语,表达中国当局的某种想法,而这种想法包含着对澳大利亚明确的恫吓。
四、中国要澳大利亚“靠边站”?

《多维新闻》12月4日的另一篇文章展现出对澳大利亚的公开威胁。这篇题为提到,如果澳大利亚及时改变高调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路线,可以相信,两国经贸关系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句话很明显地说明了中国对澳大利亚实行变相经济制裁的真实目的,即经济制裁是为了逼迫澳大利亚向中国低头。我12月1日在SBS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已经点明了中国的上述目的。

《多维新闻》12月4日的文章表示,中美两国展开了硬碰硬的较量,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并因此收获了“战狼外交”的称号。中国面对美国施压尚且不失强硬,澳大利亚缺少美国的实力与底牌,却采取高调追随美国施压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美国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背景下,尤其显得不合时宜。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之间因为此次漫画事件出现了严重的舆情对立,两国外交矛盾明显有所激化,而这可能正是中方想要看到的结果。当中国亮出几张提醒澳大利亚认清自身分量的底牌予以敲打之后,澳大利亚几乎不能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多维新闻》的这篇文章毫不掩饰其威胁意图,它这样表示:中国通过对澳大利亚的敲打,对其他可能会配合美国围堵施压中国的国家发出了警告。这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过程中的一次立威之举。整体来看,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这场争执,或者说,中国对澳大利亚一方的“反击”或“敲打”,只是近年中美两强相争外溢的结果。中美两国难以避免的“世纪碰撞”过程中,对于像澳大利亚一般体量远远不及的国家而言,“选边站”实则不如“靠边站”。

从这篇文章的说法来看,很显然,中国想用经济制裁来达到外交上无法说出口的目的。
五、谁在“咬喂你的手”?

12月7日香港的《亚洲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澳大利亚的中国政策的文章,《什么引致澳大利亚的中国政策180度大转弯?()。《亚洲时报》是泰国民兴党负责人Sondhi Limthongkul在1999年创办的,基地在香港,有中文和英文版。此文作者Ken Moak退休前在加拿大教书。这篇文章以澳大利亚总理莫理森12月3日对堪培拉的记者发表的讲话为题,认为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应该做一个180度大调头。

莫理森总理在那天的讲话中提到,澳大利亚希望中澳两国“幸福共存”,“我和我的政府的立场是寻求双方的建设性交往”。对莫理森总理的外交表述,Ken Moak做了一个非常不适当的比喻。Ken Moak说,澳大利亚需要中国来支撑自己的经济增长,因为谁也不能咬喂你的手。这种说法把两国关系中的国际准则、普世价值等完全排除,同时又将澳中经济关系庸俗化地解释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施舍。Ken Moak的说法倒是很接近北京的口味。

中澳之间的经贸往来本来是对两国互利的公平贸易,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农矿产品,同时也从中国进口很多制造业产品。Ken Moak的“经济施舍”一说,首先违反了国际贸易的常理,外贸并非对外援助,而是用现金购买货物的等价交换。既然国际贸易不是施舍,就谈不上谁吃亏,谁白占便宜。其次,Ken Moak忽略了澳中经贸关系的基本事实,购买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中国,不同时也在向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吗?如果说,澳大利亚能向中国出口,是中国的“施舍”,那么,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就不算是澳大利亚的“施舍”吗?这种把现代国家经贸关系解读成主仆关系的认知,确实荒谬。

但是,谈到“咬喂你的手”,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过一些例子,而红色大国的作为就是最典型的样本。在人类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两次“反噬”行动就是苏联和中国挑起的冷战之举。1973年,Antony C. Sutton在他的书《悄悄的自杀:对苏联的军事援助(National Suicide: Military Aid to the Soviet Union)》中指出,美国在苏联建国之后直到二战结束的若干年里,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军事和技术援助,“我们用自己的工艺技术武装了一个敌人,它今天正以其强大的武装来反对我们”。然后,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最近,又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和技术知识。现在,川普总统或许可以这样说了,我们用自己的工艺技术先后武装了两个最大的敌人,然后承受了两场由敌人发起的冷战。

这两段“喂壮红色老虎”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红色大国从来都没改变它们的极权主义和霸权主义本质,同时,它们又是破坏国际规则的老手。中国强占南海国际海域用于威胁美国的军事用途,就是最新的例子;而中国最近准备在达鲁岛建设的所谓渔业设施,很可能是其海军补给基地的掩护性安排。
六、中国核潜艇的南向潜航水道与达鲁岛

我12月1日在SBS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宣布,在南海国际水域通过建造大量人工岛,构筑了对美发射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的“深海堡垒”和“发射阵地。

那么,中国的核潜艇要从这个“深海堡垒”出发,潜航进入浩瀚的中太平洋,以便对美国实行核威胁,有几条水下航道呢?位于南海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水浅,核潜艇无法通过。中国的核潜艇只有三条可以从南海潜航进入中太平洋的水下航道,我12月1日的文章只分析了其中的两条,即东出台湾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以及沿东南方向穿过菲律宾群岛,东出印尼与菲律宾之间的苏拉威西海,然后航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北面。目前美军已经开始在这两条潜航水道附近设防。

实际上,中国核潜艇的“深海堡垒”还有一个南出口,如果走这条水下航道,首先向西南绕过分属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加里曼丹岛;然后向南直下印尼的爪哇海,由此一路向东,进入澳洲和巴布亚岛之间的水域;接下来就到了达鲁岛的南方海域,达鲁岛恰好位于扼制澳大利亚东北部领海之外的托雷斯海峡的冲要位置。

如果这样来理解,中国对达鲁岛有浓厚的兴趣,就毫不奇怪了。它在达鲁岛准备兴建的渔港设施,很可能是为其核潜艇提供补给和维修的海外前进基地的一个掩护,那样的海军设施才需要花2亿澳元。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2月13日的报道提到,中国准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总共援助30亿澳元。我们可以想象,对贫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来说,这笔巨大的援助太诱人了。但是,中国从来不花冤枉钱,它想用巨额援助所交换的,大概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联合国支持中国的投票,而是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所欲为的空间。

据《美国海军研究协会新闻》(USNI News)和Daily Press报导,12月2日美国海军部长布雷斯韦特(Kenneth Braithwaite)宣布,为遏制中国在亚洲日益扩张的威胁及势力,将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区域成立美国海军第1舰队(U.S.1st Fleet),由美军印太司令部指挥的太平洋舰队管辖,与太平洋舰队已在编的第7舰队共同组成“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核心战力;第1舰队的防守范围为太平洋与印度洋交界地区,做为比第7舰队更敏捷、机动的海上司令部,“这将使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对我们在该地区的承诺感到放心,同时确保任何潜在对手都知道我们致力于守护法治和海洋自由”。

美国海军自1973年以后其第1舰队一直空缺,这次新设的第1舰队确定的防守范围,就是中国核潜艇“深海堡垒”的南向潜航水道途经海域,包括达鲁岛周边海域。布雷斯韦特11月中旬在海军潜艇联盟的年度研讨会上提到,中国的侵略意图越来越明显,美国必须联合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相互协助;在印太地区部署新的海军舰队,是因为不能单靠基地在日本的第7舰队来执行任务,而必须寻求盟友,展开合作。

声明:作者程晓农,博士,中国经济学家、转型问题学者、旅美学者。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6 December 2020 1:23pm
By Xiaonong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