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专家解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题

蒋行迈,悉尼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在澳从事分子病理学研究29年,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Dr. Jiang Xingmai

Dr. Jiang Xingmai Source: Dr. Jiang Xingmai

当前的新冠肺炎和2003年的SARS肺炎有何异同?

二者比较相似。都是在11月-12月爆发;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病原体都是来自野生动物;核酸分子序列有80%以上的相似度;都有潜伏期;传染方式都是通过飞沫、接触、和排泄物污染;典型症状都是咽喉疼痛、咳嗽、乃至呼吸困难;确诊病例的攀升都很快,而且呈现一定的动荡。

二者也有不同之处

1.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7-14天比非典的潜伏期3-5天要长一倍。
2.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攀升速度快得多,头两月已经达到16600多例,已经是非典结束时确诊总人数842例的两倍(这一方面是由于先进的检测设备不断被增送到抗疫检测的一线单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民众的交通流量及范围比17年前大很多)。
3. 新冠肺炎明确存在"隐形传染",即出现症状前就有传染力,而非典至今并不确定是否存在隐形传染(我个人相信是存在的)。
4. 新冠肺炎直至目前的病死率是3%或以下,明显小于非典的病死率10%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前的确诊技术比17年前要高很多)。
WHO declares coronaviru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Source: AAP

5. 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一些专家都认为新冠肺炎比非典的致病毒性要低。

由于新冠肺炎还处于爆发初期,它和非典之间的异同点随着疫情和防控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认识。

潜伏期有传染性吗?

现已肯定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有传染性。可参考
1. 中国疾控中心官员2月1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所宣称的"存在隐形感染"。
2. 美国官方2月1日在宣布海关禁令的同时解释说"因为无症状也会传染,而海关分拣不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3. 近日来不少专业报道中提到的存在潜伏期感染问题。

关于潜伏期的感染风险,你对公众有什么建议?

建议
1近期从中国来的人士要在家隔离14天,并对家人和密切接触者采取防控措施(戴口罩,不做密切接触和近距离讲话等)。
2.隔离者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出门要载口罩和执行防控措施。
3.公众14天之内不搞任何聚会活动包括聚餐等。
疫情消退之前也都应该不搞或少搞人员密集的活动。
4.实行中国央视倡议的"宅、载、洗"三字经(即宅在家,出门戴口罩,常洗手),年老体弱者和孕妇更要实行。

从病人粪便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意味着我们要注意什么?

这意味着疫区医院的厕所是重要的病毒传染源,疫区的公共场所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我们使用这些厕所时,要把所有可接触的表面和空间都当作污染源,因而要载好口罩,不直接(要隔着手套或纸巾)接触任何表面;使用坐便器前先冲洗一遍,事后穿好衣裤再冲水,并尽早远离,洗手和离开。隔离者和家人也要在家按此操作。

疫情面前,如何保护老人小孩和体弱多病的易感人群?

仍然是"宅、载、洗"三字经,只是他们要格外严格地执行。隔离者对家中的"老、弱、病、幼、孕"成员要实行和家人之间的隔离,并严密防范接触传染,飞沫传染,和排泄物传染。所以建议隔离者不要和这样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疫情消除之前,"老弱病幼孕"人员要少出门。
A stock image of an elderly man in Brisbane, Wednesday, April 27, 2016.(AAP Image/Glenn Hunt) NO ARCHIVING
retirement elderly Source: (AAP Image/Glenn Hunt)
病毒在我们每天接触的物品上能活多久?

肯定能活一段时间,但具体说法很多,包括从几小时到数天。这与飞沫及溶胶粒的大小和内含物,物品的湿度,以及物体表面的物理状态有关。无论病毒存活多久,我们都要注意防止飞沫传染,接触传染,和排泄物的传染。

如何鉴别普通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的区别?

早期无法鉴别。对于早期的分辨,要注意是否到过疫区?是否和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是否和疫区旅行者有过密切接触,比如同机,同车,同船,同餐,同过电梯,和近距离无口罩讲话等。

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咳嗽,和咽喉疼痛,严重时呼吸困难。临床确诊是靠分子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是否阳性(阳性即体内存在该病毒)。

在疫情消除之后,部分产生抗体的人士也可能呈现阳性,这是因为病毒核酸可能以非病毒颗粒形式存在,但届时只要不引发病症也就没有风险。
Vaccine
Vaccine Source: Facebook: Gpat Discussion Center
疫苗出来是否会已经成为马后炮?

我认为任何实际有用的疫苗出来都不会是马后炮。注意官方关于"打持久战"的提示,也就是说哪怕疫情似乎已经过去,我们也要坚持良好的防疫措施和卫生习惯,防止病毒打回马枪。而实际有用的疫苗总是有用的。

补充维生素C是否可以提高我们抵抗新冠肺炎的能力?

理论上是的。在临床支持治疗中,除了对症治疗的药物之外,适当补充营养,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是对维生素C和其他任何维生素都不要过量摄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因为维生素过量都有副作用,有的还很严重。

疫情第一个拐点出来以后,是否会出现第二峰,第三峰?会不会成为持久战?

参照2003年SARS的模式,疫情消退后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新冠肺炎和SARS虽然很相似,也有区别,比如潜伏期长,存在隐形传染等。所以我们在防控上要准备打持久战,但这不等于说疫情会长期存在。我们的防控工作做得越彻底,疫情也就会消除得越快和越彻底。否则也就什么可能都会有。

如果把确诊病例攀升中的动荡看作小峰值的话,SARS在3月底达到第一个峰值,之后分别在4月份出现过两次小峰值。而目前一般认为新冠肺炎的第一个峰值还没有达到。

现在有网络帖子说中国留学生先去第三国呆满14天后再来澳,这样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在防疫医学上可取吗?

不可取。在任何地方隔离14天不发病是安全的,但在任何地方"呆满"(指不隔离的滞留)则是不负责任和对该地民众不安全的。由于在第三国滞留14天中的最后一天也还有被同行者或之后到来的中国人感染的可能,所以,在第三国呆满14天后再来澳洲在防疫医学上并不可取。另外,第三国政府不大可能为中国人提供隔离14天的环境和证明,而即便有人提供,澳洲也不会接受第三国的这类证明。在国内等待澳洲政府解禁是唯一选择。
Young Couple Sitting On Bed At Home
Peri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ource: Getty Images/Thamrongpat Theerathammakorn/EyeEm

我们应该如何树立信心,避免恐慌呢?

很大一个有利条件是目前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战胜SARS非典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寻找病原,隔离感染者,抢救病人,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采取的果断封城和控制疫区人员流动的措施;甄别,隔离,和管理疑似患者和感染者的强大执行力度; 防控队伍和物资的及时组织和分配等等,都为尽早地结束这次疫情奠定了基础。

现在全球在防控重大疫情方面建立了有力的合作体系,互通资料和信息,合作研究病毒核酸序列,共同研发疫苗等等。现在除了中国以外,美欧国家和澳洲也都在赶制疫苗,相信很快会有疫苗投放到抗疫前线。

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的致死性没有非典那么凶险,这为采用生命支持疗法来抢救病人生命提供了相对多一点的时间。而在两个月来的抗疫搏斗中,不断有一些用之有效的药物被筛选出来,为当前病人的救治增添了胜数。根据中国和国际重要电视台的报道,这些药物包括北京和上海分别筛选出的一批抗艾滋病和抗其他病毒性肺炎的药物;湖北省预防新型肺炎的中药一号和中药二号;泰国抗感冒和抗艾滋病的组合配方;美国的抗埃博拉病毒实验药等等。它们都在预防和救治新冠肺炎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目前全球多国还在继续筛选对抑制新冠肺炎有作用的药物。
medicine
Source: Getty images
很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非典在4月份的攀升小峰出现之后便一路减弱,到6月份几乎停滞,到7月份就再没有新增病例了。据德国在北京参与当年抗非典和今年抗新型肺炎的冠病毒专家尔根菲尔德的判断,非典是因为人群中抗体的产生而消亡的。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随着感染人群抗体的生成,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很快地,甚至更快地消亡。因为感染越快,病毒的致病毒性降低越快,人体的抗体产生越快。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可恐慌的呢。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分享
Published 4 February 2020 10:54am
Updated 4 February 2020 11:00am
By Cindy Xi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