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朵木槿花 纪念“被偷走的一代”

5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National Sorry Day,为何有“沙漠玫瑰”美称的木槿花被用来象征“被偷走的一代”?“被偷走的一代”问题何时开始被澳大利亚政府正视?

Hibiscus and National Sorry Day

Hibiscus and National Sorry Day Source: Helen Chen

每年的5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家道歉日(National Sorry Day),对当年“被偷走一代 (Stolen Generations)”的原住民儿童所遭遇的伤害进行道歉。

为何以木槿花为标志?

有“沙漠玫瑰”美称的木槿花(National Sorry Days)被全国被偷走一代同盟(National Stolen Generations Alliance)官方认定的标志,象征着“被偷走的一代”以及他们对澳大利亚优生政策的适应能力。

而它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在澳大利亚稀松常见,且它独特的花色传达出怜悯与治愈的意味。

在5月26日,也就是本周日,佩戴起这样一朵木槿花胸针,表达你对这一特殊日子的纪念。
Hibiscus and National Sorry Day
Hibiscus and National Sorry Day Source: Helen Chen

“被偷走的一代”

"被偷走的一代"是澳大利亚政府于1910年至1970年年间所实行的“同化政策”所影响的一代人。

当年政府认为澳大利亚原住民“低贱无知”及“将会消失”,因此强行将10万名澳大利亚原住民儿童永久性地带往白人家庭或者政府机构照顾,以“白化”原居民。

报告《带他们回家》(Bringing them Home)显示至少有10万儿童与他们的父母骨肉分离但是确切数字无法统计。
Skywriting on the day that thousands of people crossed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as a sign of reconciliation.
Skywriting on the day that thousands of people crossed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as a sign of reconciliation. Source: AAP

道歉日的由来

1992年,时任总理基廷发表演讲,首次承认“我们从母亲身边夺走了她们的孩子”;

1997年,报告《带他们回家》(Bringing them Home)提交到联邦议会;

1998年,第一个国家道歉日(National Sorry Day)举行;

直至《带他们回家》报告提出十年后, 2008年2月13日,时任总理陆克文才历史性地代表政府向"被偷走一代"的原住民作出道歉;

2009年,心灵治愈基金会(Healing Foundation)成立,帮助“被偷走的一代”找到补救和治愈的措施。

一份声明中这么说,“我们希望通过承认过去的错误,我们能朝着一个充满和解、公正和公平的澳大利亚迈进。”


分享
Published 24 May 2019 12:16pm
Updated 24 May 2019 12:26pm
By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