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涂鸦纪念华裔抗疫先驱伍连德:N95口罩之父

周三是马来西亚华人伍连德医生诞辰142周年,Google以这位流行病学家制作和教人佩戴口罩的涂鸦,纪念这位现代医学的开拓者。

Dr Wu Lien-teh

伍连德博士照片 Source: Library of Congress – George Grantham Bain Collection

伍连德1879年生于当时的英属马来亚槟城(今马来西亚槟城州)的一个华人家庭,祖籍广东台山。他24岁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剑桥大学的华人博士第一人。

1908年,伍连德应清政府聘请,出任北洋医学堂协办(相当于医学院副院长)。1910年,当一种不知名的瘟疫在东北爆发时,他临危受命,做为全权总医官负责调查病因和抗疫指挥。

在疫区,伍连德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确诊了患者携带的鼠疫杆菌。他发现这次在东三省流行是烈性传染病“肺鼠疫”,并确认其传染途径并非之前所想的纯从老鼠、跳蚤等动物疫源传染给人。人与人的飞沫传播,才是最要害的传播方式。

对于飞沫传染,当时百姓没有任何防护知识和措施。伍连德建议,每一个人都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他用纱布塞上药棉,设计了一种缝制简单的加厚口罩,要求所有防疫人员和居民必须佩戴,后来被称为“伍氏口罩”。
The surgical face covering created by Dr. Wu Lien-teh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the forerunner of today's N95 mask
伍连德发明的“伍氏口罩”被认为是N95口罩的雏形 Source: Getty Images/krisanapong detraphiphat
伍连德发明的“伍氏口罩”被认为是现代抗疫广泛使用的N95口罩的雏形。后来,台湾出生的美籍学者、纺织专家蔡秉燚和他的博士生、来自大陆四川物理电子硕士的刘朝宇,在20世纪90年代研发改进了N95口罩的核心技术。这个小小口罩横跨世纪、出自两岸三地杰出华人之手,对于全球流行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伍连德还跟当地政府官员合作,建立起隔离营、医院,限制人员流动,在疫区推广先进的消毒技术和火葬,以一系列措施在4个月里成功扑灭来势凶猛的疫情,以“鼠疫斗士”之名享誉世界。

直至今日,我们对抗流行病传播用的隔离、消毒、戴口罩等方法,都是借鉴伍连德当年剿灭东北大鼠疫的经验。

1935年,伍连德被推举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和马来西亚人。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10 March 2021 12:34pm
Updated 10 March 2021 2:47pm
By Yin W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