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法国的“黄背心”,马克龙的雾月十八

在群众街头抗议的压力下,马克龙政府不得不在12月4日做出决定,收回成命,取消燃油税,但是这来的太晚了。

Yellow vest

A 'yellow vest' protester in France. Source: Getty Images

在阿根廷G20峰会的掩护下,巴黎又爆发起义了。

即便是在“革命老区”巴黎,这种规模的群众运动也已经是多年未见了,据巴黎十八大区的“老同志”们反映,甚至比1968年红五月运动还要凶猛一些。但其实1968年那次也算不上是真正的革命,左翼知识青年集体行为艺术的成分更高一些。与马克思的预测相反,自1870年巴黎公社后,实际上西方世界再未发生严肃的社会革命。1930年代的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葛兰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在法西斯的黑牢里把这事儿给想明白了。

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指出,在发达西方世界,国家政权体系只是资产阶级统治最浮皮潦草的表面文章,真正支撑资产阶级统治的,是坚若磐石、大象无形的市民社会;在统治阶级“文化霸权”的凝聚下,市民社会如水银泻地般支配着全社会。只要想想中国微信空间流行的种种资本崇拜就明白什么是“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了:王思聪是“国民老公”,马云是人生导师,高福利养懒人、有工作要感恩老板等等等等,总之就是压迫无罪,剥削有功,资本家是劳动人民的衣食父母。

但是在法国,曾经无比坚硬的市民社会正在撕裂,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摇摇欲坠;公司职员,程序员,医生护士,教师,卡车司机,消防员等等,所有这些市民社会的基本群众纷纷穿上象征抗争的黄马甲走上街头,中国工农红军的镰刀斧头军旗飘扬在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上满是“打倒资产阶级”的标语口号,甚至防暴警察都摘下头盔倒戈加入抗议者一边,汽车燃烧引起的浓烟遮天蔽日。承平日久之下,即便是低烈度的“革命”暴力也已经足够触目惊心,并在中国微信朋友圈里引起了小布尔乔亚们的疯狂仇视和冷嘲热讽,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仅仅是因为马克龙政府打算调高燃油税,据说加税后每升燃油要涨五毛钱。但就是这五毛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Statue of the Marianne inside the Arc de Triomphe
Protesters have run amok in Paris, torching cars, looting boutiques and damaging monuments. Source: AAP
这次调高燃油税的主要对象是柴油,而在法国社会中,柴油车的比例远远大于汽油车,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开柴油车通勤的,柴油价格便宜,而且历史悠久的法国汽车产业擅长制造柴油车;法国老百姓买车也像其他大多数成熟发达国家的人民一样,习惯于买卖二手车。但现在马克龙政府加征了针对柴油的燃油税,甚至在这次加税之前就已经将柴油零售价格提升了23%,达到了和汽油不相上下的水平。加税将使得柴油价格超过汽油,这造成的另一大后果就是,大多数拥有柴油车的法国老百姓很难再将自己的汽车转卖出去了。由此引发的民怨,再加上此前马克龙政府的多项改革所引起的社会普遍不满,包括削减福利,一夜之间将高等教育学费提升了20倍,取消富人税、只对富人不动产征税而对资本利得收入免税等等,简直就像是将点着的火柴丢进了火药堆。

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将点着火柴丢进了火药堆,不但炸出来了左翼,也炸出来了右翼。极右翼的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勒庞甚至及其肉麻地做了一首诗献给几乎要将凯旋门掀翻的“革命群众”。不同于左翼聚焦于阶级矛盾,右翼的愤怒来自于文化政治冲突。白左当道,垄断政治正确话语权的情势下,法国前非洲殖民地的人民大量移民法国本土,中东北非的人民也大量涌入法国本土,他们在巴黎聚居,然后开始整条街整条街、整个街区整个街区地传播自己的宗教文化,巴黎老居民不得不大量搬离,基督教主流文化开始整个街区整个街区地失守。巴黎快要变成约翰内斯堡和大马士革的合体了,右翼人士对此怒火中烧,逐渐从敢怒不敢言演变成敢怒敢言,最后在左翼街头运动浪潮的刺激下,左右合流,变得敢怒敢言敢干。
A 'Marianne' keeps a false Macron in chains amid the riots.
A 'Marianne' keeps a false Macron in chains amid the riots. Source: Press Association
很快另一种阴谋论开始在坊间流传。这次运动太像美式颜色革命的操作手法了,本来美国人断不至于对“自己人”下那样的狠手,怎奈马克龙上台以后作了这样几件事逆了美国人的龙鳞:先是极力反对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朗核协议,然后为了规避制裁继续和伊朗做生意,甚至要和中国合作另起炉灶,搞一套没有SWIFT的国际间金融汇兑系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西欧终点,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除此之外,马克龙还要搞独立于北约和美国控制的“欧洲军”,甚至在欧盟的基础上搞有骨头有牙齿的“欧洲帝国”;所有这一切似乎都给了中情局搞事请的理由。这次运动的主要口号之一就是要马克龙下台,这似乎与美国人的想法一致。也许这次运动,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国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是的,马克龙在阶级问题上得罪了传统左翼,在文化政治问题上得罪了传统右翼,在国际政治上得罪了美国人,涨学费得罪了青年学生和学生家长,削减福利、涨油价得罪了全国老百姓,而他取消富人税得改革虽然成功,但是资产阶级没有上街头表达诉求得习惯。他的反对者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走上街头,他的支持者们却只是在袖手旁观。而在政治斗争中,总是占领街头最久的那一方获胜。
A protester in Paris
French protesters have set fire to dozens of vehicles in demonstrations against rising living costs. (AAP) Source: AAP
不管怎么样,在群众街头抗议的压力下,马克龙政府不得不在12月4日做出决定,收回成命,取消燃油税。但是这来的太晚了,统治者在群众压力下做出的让步,只会鼓励群众施加更大的压力去争取更多的利益。正如《旧制度与大革命》所言,对于反动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不是群众抗议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刻,而是统治者打算对抗议群众让步的那一刻。现在马克龙政府在巨大的群众压力下做了让步,那么这会刺激群众运动进一步扩大吗?巴黎眼下的这场“起义”会升级为一场“革命”吗?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是,警察工会已经表示对目前的形势无能为力,建议政府调遣军队进入巴黎“保卫文物古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声明:
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7 December 2018 4:49p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