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薛定谔的猫”与美朝首脑新加坡峰会

US and North Korea Peace Talks commemorative 'Challenge Coin'

The commemorative coin was discounted after Trump called off his planned meet with Kim Jong Un. Source: AAP

6月12日,新加坡,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握手言欢。这真实发生的戏剧性一幕仅仅在今年年初还是不可想象的。人们都还清楚记得双方恶语相向、剑拔弩张的那些并不遥远的日子,那时人们普遍预测美国很快就会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但转眼间双方领导人便已史无前例地共同坐在了谈判桌前,并且以共同宣言的方式给出了以弃核换安全的互相承诺,从此不搞核武器了,也不搞颠覆和军事对抗了,要和平,要建交,要合作,要发展。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双方的美好愿望会成为事实吗?

1848年3月1日,英国外相帕麦斯顿来到议会下院接受反对党议员质询,当他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时,说出了那句外交史上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10年之后,正品尝克里米亚战争战败苦果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说了一句外交史上经典:俄国没有朋友……俄国只有两个朋友——俄国海军和俄国陆军。我们将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条正确理解国际政治问题的公式:由权力界定的利益是一切国家行为的首要驱动因素。如果我们用这条权力界定利益的公式去看待美朝关系问题,大约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明双方的行为以及未来互动发展的方向。
A general view of a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
A general view of a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 Source: Getty
国家的利益千千万,归根到底就两条:安全,发展。安全的排序在发展之前。道理显而易见:命重要还是钱重要?当要钱还是要命成为一道选择题的时候,任何理智的人都会选择保命要紧。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国家都会在决策时把国家安全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所以,当美国不承认朝鲜政权合法性,并且将朝鲜列入所谓“邪恶轴心”黑名单,而且这个黑名单中的政权被一个个剪除的时候,当美国年复一年在朝鲜家门口举行反朝军事演习的时候,当朝鲜方面确认美国既有能力又有动机威胁它国家安全的时候,核武装对朝鲜政权来讲,就是绝对理性的选择。

然而,国际政治又不是按照权力界定利益的客观规律线性演进的,国家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主体之间互动的产物;当金融大鳄索罗斯提出所谓“返身性”原理来理解资本市场运动的时候,这个原理实际上也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当然也包括国际政治领域。

所谓“返身性”原理,简要来说,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社会运行规律之间,会形成一种巧妙的张力;客观规律当然还是发挥支配性作用,但是经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过滤之后,规律会在人们难以预料的方向上发挥作用。物理学中存在“薛定谔的猫”悖论,是说实验中观测者的观察行为本身会干扰被观测目标的运动,从而使得很多基本粒子运动超出人类认知能力的范围,成为“测不准”的混沌之地;而在社会领域,问题就更严重了,人们不但观测,还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外部世界,这就使得社会领域更加成为一片“测不准”的幽暗之地,一如资本市场,一如国际关系。

那么这只“薛定谔的猫”对于朝鲜外交决策的影响,就存在于朝鲜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互动中,这种互动会改变朝鲜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进而改变朝鲜对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判断,而刚刚我们知道了,利益塑造行为。
Donald Trump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Singapore.
Donald Trump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Singapore. Source: AAP
具体而言,朝鲜只是在中国力量与美国力量在38线上形成均势的情况下才得以延续,中国强有力的支持是朝鲜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但朝鲜如果与中国走的太近,与中国“太好”,也会对自己的国家安全形成巨大潜在威胁。这其中的辩证法不难理解:当你和别人走的太近,以至于有可能成为别人的一部分的时候,那么你的独立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偏偏中朝关系中存在宗藩关系这种历史包袱。而中国方面与韩国建交、并大力发展双边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又与美国长期保持战略协调关系,所有这一切都难免使得朝鲜对中国产生疑虑,提高反对所谓“事大主义”的调门。

这个时候,从美国的角度去看,它原本在朝鲜半岛的棋局当中,面对的是中朝合力;而现在这个“合力”松动了,相对而言“我”的力量就比“你”的大了。那么从“权力界定利益”的公式出发,美国就自然要为自己争取符合自己权力地位优势的更多的利益,比如争取朝鲜体制更迭,比如争取韩国主导下的(其实就是美国主导下的)朝鲜半岛统一,把自己与中国力量对比的均衡点从三八线推进到鸭绿江。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美国人通过北约东扩,已经把均势的分界线推进到了俄国的家门口。而这也就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反而加强对朝鲜政权压迫力度的道理所在。

而朝鲜对美国压力的反应,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核武装。朝鲜的逻辑是,我不能把保卫自己安全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善意的基础上,尤其我还反对“事大主义”,我只能选择增强自己的力量,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比如维护朝鲜体制的合法性和生命力。但朝鲜不是中国,不可能通过经济发展取得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力,而且那样也太慢了,在国际封锁的条件下也不现实;朝鲜选择了发展核武器。一次一次的核试验,将美朝关系推到战争边缘。

之后,那只“薛定谔的猫”突然发力,将“权力界定利益”的客观法则扭曲到极致;进入到2018年之后,金正恩通过一系列外交学上的经典操作,迅速重新界定了美朝两国,甚至还包括中国在内,对于朝鲜身份、价值的认知。美国看到了朝鲜力量促进美国利益的可能性,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朝鲜,如果站在美国一边,那么对于美国实现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意志,无疑将起到重大作用;朝鲜也看到了使用自己新拥有的核能力撬动对外关系的可能性,而事实上它也部分地做到了,中国重新背书金正恩体制的合法性,在新加坡的美朝领导人峰会,都是对朝鲜主动塑造形势能力的奖赏;甚至中国也重新发现了朝鲜对自己的价值,朝鲜的进退反转,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重大的制约作用。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金正恩乘坐中国国航班机、在中国空军战斗机的护航下、采用中国国内航线、飞到新加坡与特朗普总统握手言和的戏剧性一幕。
Kim Jong-un has met with China's leader.
Kim Jong-un has met with China's leader. Source: AP
在峰会结束后不久,一份山寨出来的所谓“美朝宣言”文稿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迅速流传,主要内容包括朝鲜宣布弃核、美朝领导人互访、建交并互设使馆、美国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美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支援等。这几乎就是一纸准同盟条约了,不禁使

人浮想联翩。但是很快正式的宣言文本就公布出来了,都是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美好愿望,类似的宣言在朝韩领导人之间已经多次发出过了。

那么朝鲜半岛的局势究竟会向哪个版本发展呢?这取决于相关各方的力量对比向何处发展,取决于相关各方的互动如何改变彼此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决于“薛定谔的猫”与权力界定利益公式之间的舞蹈。而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跟踪观察的,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至少,我们的“观察”不会改变我们观察对象的行为走向。

声明:
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4 June 2018 6:12p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