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课程如何打进澳洲华人家长圈?

一场疫情让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一些中国的网络课程也借此“出海”,受到不少澳洲华人家长青睐。单是其中一款课程在中国以外学员人数便接近3万。有专家认为,澳中教育理念的不同,是部分华人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读中国网络课程的主要原因。

中国网络课程如何打进澳洲华人家长圈?

中国网络课程如何打进澳洲华人家长圈? Source: Getty Images/ chee gin tan

去年疫情停课期间,霍巴特华人家长Lucy给9岁的儿子报了两门中国的网络课程——“火花思维”和“悟空中文”。 

“学校停课,孩子在家无所事事,给他报两门网课既能学点知识、充实生活,又能增加中文交流机会。” 从事早教工作的Lucy表示:“我侄子在中国二年级就会做乘法,而澳洲三年级还在教整数加减,和中国比,澳洲数学不仅简单,而且进度慢,落后不少,”
“火花思维” 以游戏形式上课,它的海外学员人数接近三万。
“火花思维” 以游戏形式上课,它的海外学员人数接近三万。 Source: Juan Zhang

家长:澳大利亚课程太简单

Lucy在谈到给儿子报读数学网课的初衷时说:“这类课程并未完全跟随中澳两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以培养数理思维为主,围绕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设计课程,比如鸡兔同笼、间隔问题等,这是孩子在澳洲小学里学不到的内容。” 

Lucy是从本地家长群里妈妈们发的海报和讨论中了解到这类课程的。“群里的妈妈们对澳洲的数学教育普遍感到担忧。我们在中国接受的教育里,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并且是需要花时间大量刷题才能学好的科目。但澳洲一向被公认为数学差,而且小学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更让家长对孩子的数学水平心里没底。”Lucy认为,这类课程正好契合了家长们想加强孩子数理训练的需求。

家有琴童的Mandy则经人推荐,为女儿选择了VIP 陪练,中国的钢琴老师通过视频陪孩子练习曲目,纠正错误,并提供考级培训。 

Mandy的女儿曾经跟着一位本地西人老师学了两年钢琴,“老师特别宽容,不管孩子演奏的如何,总是各种夸奖,而且进度很慢,我朋友的孩子在中国同样学了两年,已经在准备3级考试了,我女儿连一级都还没考。” 

Mandy 意识到对于音乐、艺术之类的素质教育课程,本地老师和华人家长有不同的理解。“本地老师当然技能很强,他们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乐趣,以鼓励为主,对量化的考级标准则不太在意。但华人家长可能更习惯用考级来评判孩子的学习成果。” 

Mandy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差异,无关对错,但相较而言,网络陪练课的中国老师更能理解华人家长的心理。

四类中国网络课程流行

目前颇受澳洲华人家长青睐的中国网络课程主要有四类。 

一是数学思维课,特点是以数学观点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较著名的“火花思维”的办学企业在美国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它约有38万名学员,較去年3月疫情初期大增176.7%,其中海外学员占比7%左右。 

第二和三类分别是美术和音乐陪练课。去年疫情封锁期间,钢琴陪练课开始在华人家长圈中走红,乐器的种类也逐渐从早期的钢琴扩展到现在的小提琴、古筝等多种西洋及民族乐器。

此外,在线中文课本来已经是相对成熟的线上教育产品,如“悟空中文”、“LingoAce”、“哈兔中文”等。疫情使得在线中文课更加普及,以“悟空中文”为例,其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海外学员数量已超过10万名。 

专家:中国教育侧重分数

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澳洲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晓慧认为,澳中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让部分华人家长认为,澳洲基础教育薄弱,因此倾向于用中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华人小孩上中国网课能否得到期望的效果,晓慧老师对此存疑。
华人小孩上中国网课能否得到期望的效果,晓慧老师对此存疑。 Source: Juan Zhang
“中国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唯分数论’,将语文和数学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孩子解题、做题的熟练程度。”

晓慧目前在一所私立学校教授数学,她说:“澳洲基础教育范围广泛,除了语言和数学外,还包括科学、人文、体育,甚至社交等,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兴趣的培养。” 

晓慧认为,毕竟澳中在教育理念和系统上差别较大,中国的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华人小孩,有可能会跟学校的教学内容相冲突。 

学者:对孩子应该因材施教 

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教育学院副教授陈申则认为,澳洲基础教育奉行“平民教育”的理念,对孩子不会抱有过高的期望,评价更加多元化。并且,和中国高度看重语数外不同的是,在澳洲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和外语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更重视音乐、体育和美术。 

“身处其中的华人家长,仍不可避免地抱有中国传统的追求精英教育的思想,望子成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陈申表示,华人家长让孩子在澳洲接受教育,但同时又热衷于给孩子报中国的网络课程,正反映了他们在澳中两种教育理念中的挣扎,即在让孩子“成龙和成虫之间挣扎”的矛盾心理。 

陈申认为,中国的网络课程有不少可取之处,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华人小孩中文交流的渠道。 

“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和个性特点来选择网课,更要把握好度,过多的网课会妨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和其他兴趣爱好的拓展,尤其是不能让网课代替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他说。


分享
Published 15 July 2021 10:37am
By Juan Zha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