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台湾:中美冷战的“热点”?

中国的解放军已拟定四种进攻台湾的作战方法,澳大利亚和日本明显看到了即将出现的危险对本国的安全威胁,并且正在考虑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中国对西太平洋南北半球区域安全的威胁已经展现出来,未来这一地区将产生中美冷战时代的战争“热点”。

Twenty-eight Chinese air force aircraft, including fighters and nuclear-capable bombers, entered Taiwan’s air defenc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

J-11 fighter jets of the Jinan Military Region of Chinas PLA Air Force fly over the sea during a combat training i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2012. Source: AAP

一、对台湾“热点”的最新关注 

英国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今年4月29日刊登封面文章《台湾: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Taiwan: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此后各国媒体对中国是否会进攻台湾展开了一番猜测。

今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英国《卫报》7月1日的报道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收复台湾;外界越来越担心围绕着台湾最终爆发军事冲突,同时也各自在为此做准备。

中国过去一向拒绝排除使用武力统一台湾这种选项;而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却越来越低。美国民调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5月12日公布了一份关于台湾民众对美中两国态度的民意调查,这项调查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10月到11月做的,所以与后来疫情对民意的影响无关。调查人员电话访问了1,562名受访者,询问了台湾民众对国族认同的看法。问卷给出了3个选项,自认台湾人,两者皆是,自认中国人。调查结果显示,6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是台湾人(他们当中,对美国有好感的达75%,对中国有好感的仅23%);28%认为自己两者皆是;只有4%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显然,以目前台湾的民意来看,台湾民众的大多数并不想与大陆合二为一,而民主制度之下,台湾的执政党不会主动与北京谈判如何统一。今年以来中国在香港实行国家安全法之后,香港的政治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迅速被剥夺,让中国的“一国两制”说法在台湾更加失去公信力。中国政府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指望和平统一台湾这条路从此只能是一厢情愿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现在发出“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的宣示,其真实意图就是要武力攻占台湾。
二、中国的攻台计划

中国究竟打算如何进攻台湾,又可能何时进攻台湾?这是一个各国都想了解的问题。笔者介绍中国外宣官媒《多维新闻》最近发表的相关言论,这些言论清楚地解释了中国的战争计划。

今年5月9日该媒体针对上述《经济学人》的文章,刊登了一篇《台湾为何正在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文中明确表示,“中国大陆不得不……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些必要的措施。这就是近年来中国大陆舰机频繁绕台并跨越所谓的‘海峡中线’的主要原因,也是台湾正在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的根本原因”。6月13日该媒体又发表了一篇《台海战事推演:解放军“武统”的成功与失败可能》,专门分析解放军攻占台湾的各种可能性和作战方法。其中提到解放军将有四种“实现武统”的可能性:第一,围而不打,区域拒止,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对台进行“斩首”行动;第三,区域战争,一场岛外的有限海/空战;第四,台海发生全方位立体战,解放军登岛作战。这些报道把中国当局的军事意图和战争计划初步描画出来了。

习近平的上述讲话之后,该媒体又进一步宣传中国当局的意图。其7月1日的文章标题是,《习近平向世界发布“统一宣言”,目标明确》。文章表示:“习近平正式向世界发布明确的‘两岸统一宣言’……‘统一时刻表’进入倒数计时,大家应当已经心中有数”。

7月5日该媒体在一篇题为《台湾东部海域现一变化,被指影响解放军攻台战略》的文章中,甚至披露了中国备战攻台的一些具体细节。该文引用台湾中央社的消息称,因为水深的关系,台湾东岸是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唯一可以登陆的地方。文章表示,中国的军事分析报告认为,台湾东海岸海水温度的改变影响黑潮流动,有助于解放军对台发动攻击,但同时会遇到两个问题,因此解放军需要调整潜艇的作战计划。文章还引用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中国军事科学家十多年来研究了台湾黑潮的温度变化,并且分析了黑潮对中国攻台作战计划的影响。从这篇文章披露的细节来看,中国的攻台计划已不再是粗略的大纲,而是深入到了洋流、海水温度、舰艇调配等具体细节。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宣传是一种心理战,旨在动摇台湾的抵抗意志,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期以来确实在仔细研究攻台计划的实施,其备战措施正逐步加紧。美国军方对此充分关注,美国海军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上将今年3月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可能会在6年内武力攻打台湾,作为实现其目标的一部分。中国的目标就是扩大其在整个地区的影响力,并在2050年之前取代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作用。 

三、如何看待台湾这个中美冷战的“热点”?

围绕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世界上不少相关国家都越来越重视。

虽然美国政府现在避免使用与中国进入冷战状态这种表述,但今年上半年双方在台湾海峡和南海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海上对峙,我今年4月23日发表在自由亚洲电台网站上的文章《中美冷战局势下的海上对峙最新动态》作过介绍。与此同时,中美双方也都在扩大核武库,并从海军舰艇、海军战术到无人武器的各领域扩军备战。这就是典型的冷战状态。

台湾会不会成为中美之间这场新冷战当中的第一个“热点”?对台湾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战争,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是“局部聚焦”思路。按照这种思路,美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台湾海峡两岸,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政府接触,避免局势恶化;另一方面为台湾提供一些可以增强防卫的武器,同时由美国海军宣布,能够阻止中国攻占台湾的军事行动,以此构成对中国的武力威慑。

美国海军联盟官方刊物《海权》(Sea Power)6月30日报道,今年5月接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帕帕罗(Sam Paparo)6月29日在美国“武装部队通信和电子协会”和美国海军研究所举办的2021年西部研讨会的一次网络会议上表示,“我担心中国的意图……无论(攻台时间)是明天、明年还是6年后,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差别。在太平洋舰队和印太司令部,我们有责任准备好应对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帕帕罗还说,这一责任包括挫败中国颠覆世界秩序的任何企图,包括通过武力统一台湾;“我也对我们的水兵、海军陆战队员和海岸警卫队员……以及我们的作战计划充满信心,在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挫败这种企图。”

但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并不会因为美国依靠现存海军实力保持的武力威慑而止步;相反,中国正在有针对性地扩军备战,试图尽快缩小中美两国海军的实力差距,并以此对美国反过来施加压力,为其攻占台湾的作战计划创造实施条件。 

四、澳大利亚对台湾危机的态度 

澳大利亚同样面临中国的军事威胁和持续经济制裁,我刊登在本网站的文章做过一些分析。正如《美国之音》7月7日一篇报道指出的,澳中较量过程中,堪培拉并未被北京压服,反而立场更趋强硬。 

面对台湾危机,澳大利亚对台湾危机的思路似乎更加具有战略眼光,她没有单纯从南半球的西太平洋地区角度聚焦,而是采取另一种观察角度和应对思路,即“东半球联动”思路。这种思路用西太平洋地区南北半球未来局势的国际眼光,考虑中国的攻台计划一旦发动,对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构成什么样的威胁,以及如何与美国合作,联合行动,避免危机升级和局势恶化。

早在去年8月澳大利亚前国防部副部长狄布(Paul Dibb)就在《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发表专文指出,如果中国武力侵犯台湾,澳大利亚又不派兵支援美国护台,“美澳纽防卫公约”同盟将会瓦解;狄布认为,中国未来数年内犯台的可能将越来越大,协助捍卫台湾绝对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狄布今年7月6日又在同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标题是“美国必须态度鲜明:盟国遭袭就反击”(US Must be Clear: Hit an Ally and We Hit Back)。文章指出,中国官媒威胁,如果澳大利亚支援美国协防台湾,北京将以远程导弹攻击澳大利亚的军事设施,做为报复性“惩罚”;狄布表示,美国必须向中国宣示,“一旦盟国遇袭,美国将予以反击”。同一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接受墨尔本3AW电台直播访问,当被问到,若中国武力攻台,澳大利亚是否会支援台湾,莫里森明确回答:“我们一直会履行支援美国及印太地区盟友的协议。”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次日立即在微博发表文章表示,如果澳大利亚在台湾海峡爆发军事冲突时协助美军保卫台湾,北京将对澳大利亚实施“报复性惩罚”,包括“对澳大利亚本土军事设施及相关关键设施远程打击”,中国可以瞄准澳大利亚的军事目标,使用常规弹头的远程导弹。

狄布认为,当飞弹打过来时,遇袭的一方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侦测仪器,也无法分辨来袭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胡锡进提到的攻击目标之一可能是澳大利亚北领地沙漠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合情报站“松口”(Pine Gap),攻击目的是瘫痪美国侦测核导弹的能力,为中国发动核战争铺路。在美苏冷战时期,如果苏联想攻击澳大利亚的军事设施,美国会认为苏联要发动全面核战争。中国目前拥有200多枚远程战略核弹头(strategic nuclear warheads),正准备短期内增加一倍,这代表北京持有核武器的目的并不只为了吓阻他国的侵袭。澳大利亚应该建立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尽快让澳大利亚的防空驱逐舰升级而拥有导弹防御能力。

据《美国之音》7月7日报道,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也明确表示,过去1年多里中国对澳大利亚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性全面经济报复,“我们将把更广泛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挺身(面对压力)的时候,对我们的国家利益之所在有一个非常清晰和连贯的意识。”

五、日本产生唇亡齿寒之感 

如果说,中国对澳大利亚准备实行远程威胁,那么,日本对中国进攻台湾的感受就是唇亡齿寒。如果台湾遭到攻击,那么,保卫日本安全的日本各地的美军基地可能同时遭到攻击,而且日本的海上运输生命线可能被切断,令日本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日本最近改变了以往多年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据日本时事社报导,7月5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中表示,中共如果侵犯攻击台湾的话,日本政府将认定这是安全保障相关法所规定的“存亡危机事态”,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体自卫权,“美日一定要一同防卫台湾”。

“存亡危机事态”是指与日本密切相关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进而形成“威胁日本国家存亡、明显从根本颠覆国民生命与权利的危险状态”。这种情况是日本自卫队可行使受限的集体自卫权的要件之一。

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道,6名知情人士称,美日军事指挥官在美国前总统川普执政末期便开始认真计划可能发生的(与中国的)冲突,具体行动包括在南海、东海的绝密级别的战争模拟演习以及实际的联合作战演习。中国因素是导致美日联合行动的直接因素:中国派出更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进入台湾海峡;中国海空军、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更加活跃。美日外交官现在正研究与任何联合军事行动相关的法律问题,包括进入基地以及在与中国发生冲突时日本可能向美军提供的后勤支持。《金融时报》援引五角大楼前军事官员的话,日本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甚至公开承认,保卫台湾等同于保卫日本。因此,日本政府在外交战略上重视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合作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并有意携手美、澳加速与印度的防务交流。   

美苏冷战中欧洲国家位于前线,因此西欧国家成了美国的坚定盟友。中美冷战的前线在西太平洋的南北半球区域,而这一区域里相对军事力量较强的日本和澳大利亚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如何避免台湾出现类似于美苏冷战中第一个热点朝鲜那样的局面,这是西太平洋相关国家必须关注中美冷战的第一个“热点”台湾的根本原因。需要记住的是,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今天的台湾危机,其肇事者是同一个,而它从未接受美苏冷战时期自己两次制造热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教训。

声明:作者程晓农,博士,中国经济学家、转型问题学者、旅美学者。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9 July 2021 3:02pm
Updated 20 July 2021 10:49am
By Xiaonong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