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华人区“寒门出贵子”:亚裔学生NAPLAN成绩好

调查显示,在全国读写及数学能力测试(NAPLAN)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少是居住在平均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的地区。

Students sat for Naplan examinations online

Students sat for Naplan examinations online Source: SBS

由新南威尔斯大学(UNSW)的Gonski教育研究院和教育知识经济实验室共同进行的调查发现,悉尼南区Hurstville的家庭每周平均收入不足1800元,当地家庭的三年级子女在NAPLAN的表现和来自Turramurra和Hunters Hills的一样优秀。

据最近一次人口统计数据显示,Hurstville区有近四成人口来自中国,即38.6%,其中有33.7%的人群说普通话,18.6%的人群说广东话。
东区Dover Heights的家庭平均收入达每周2900元,但住在当地的学生的成绩和住在Bathurst、Ballina的相若。后两者的收入比前者少一半。新州北海岸Byron Bay在过去10年增加了800元收入,但测试分数不升反降。

上述调查研究了居住地与NAPLAN成绩的联系,学者希望进一步找出学费多少是否影响学生的优劣。

前新州教育厅长、新南威尔斯大学教育实践教授派高理(Adrian Piccoli)表示,研究有助发现对教育更深的影响因子,比如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地区行业和社区期望等。“评判教育水平,人们总是谈起学校、设施、课程等,但事实是,家长、社区的影响可以比学校里的东西更大。”
以亚洲移民为主的地区如Carlingford和Hurstville,收入处于中低水平,但学生表现最为优异。中部小镇Gourlburn收入高于东南岸小镇Ulladulla,但成绩就差得多。

悉尼西北部的Carlingford也被认为是华人区,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区有19.1%的人群在家说普通话,15.3%的人群在家说广东话。
派高理说:“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我不知道,但箇中缘由值得分析。像东南亚人口聚居的Cabramatta,为什么成绩好过北岸地区?这无关学校有多少钱、老师有多好。北岸的师资可能是全州最好。”

在悉尼西南部的Cabramatta区,大多数人口在家讲越南语,占29.1%;讲广东话的人群也占到6%。
"This is pathetic": Former NSW education minister Adrian Piccoli.
"This is pathetic": Former NSW education minister Adrian Piccoli. Source: AAP
调查数据来自澳洲考评局和统计局,囊括官立、私立和教会学校。研究针对小学NAPLAN成绩,因大部分人是在居住地读小学,很少会跨地区。

新南威尔斯大学教育知识经济实验室主管Richard Holden表示,研究有助了解社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以青年就业问题为例,如果你是一个16岁学生,看见居住地有很高的青年失业率,那会是负面的讯息。可能有人会想,我要搬走、我以后要很努力工作,但也有人会想,就业环境这么差,我还努力读书干什么?三年级和九年级的成绩区别可以看出,人们在流动,为了就读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


分享
Published 17 February 2021 12:33pm
Updated 17 February 2021 12:38pm
By Koma Cheng
Presented by Juncheng Guo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