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区块链热的背后

其实区块链既没那么神秘,也不那么“高大上”,它可以在自由国家获得一些发展,但在中国却未必有多少真正的发挥空间,因为中国的集权体系拒绝区块链的无中心和无管控特性。

Blockchain Technology

Source: Rutger Van Zuidam/flickr

 最近区块链(blockchain)在中国突然火了起来,从纸媒体到电视台,从网上到手机,一度成了刷屏的内容。这个高科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它有多重要,多数人仍然不甚了了,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大,不那么好懂。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与区块链相关的事物包括全球分散式记账、电子货币(digital cash)和网上支付。但区块链本身的功能在中国其实并不能充分发挥,因为当局不允许民众来充分利用它。

一、什么是区块链?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全球分散管理的无数个数据库的总称。自从电脑通过互联网形成全球化链接之后,在几乎所有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里,纸质档案已大部分被电脑档案取代,这就是办公室自动化,而这些电子档案便组成了每个机构各自的数据库。各机构的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管理员和保密程序,用户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方能获得访问数据库的许可,为的是防止数据库内容被盗。而区块链与上述有严格管理控制的数据库完全不同,它是民间自发建立的一系列分散存储于用户电脑中、又通过互联网链接的数据库,其目的是避开政府或商业机构的管控,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访问、收发数据,甚至从事网上交易。比特币就是利用区块链的这种特性来从事全球民间交易的。
Digital room with padlock and word blockchain, 3d illustrati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digital room with bits d-lock and text blockchain, 3d illustration Source: Getty Images
现在国内关于区块链的宣传充满了混乱,有的把比特币与区块链混为一谈,有的把某机构数据库的研发说成是区块链,也有人把电子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当成了区块链。其实,区别一种网络或电子科技的应用是否属于区块链,用两个标准来分析就一目了然了。其一,这种应用是完全由许多个人来掌控,还是受一个机构掌控,如果是企业开发物联网或供应链管理,那只是企业的物流管理升级;其二,某种电子支付是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易(比如比特币),还是经过某机构的管理(比如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前者属于区块链的运用,而后者则仅仅是由企业或金融机构管理的电子支付方法而已。

把上述搭区块链便车来炒作的种种“赶时髦”排除以后,就会发现,其实区块链既没那么神秘,也不那么“高大上”,它可以在自由国家获得一些发展,但在中国却未必有多少真正的发挥空间,因为中国的集权体系拒绝区块链的无中心和无管控特性。 

二、真正的区块链在中国难有前途

与区块链相关的事物包括三大部分,即全球分散化的民间自发建立的数据库、网上支付以及电子货币。而在中国,这三大部分当中最可能受到官方干预的恰恰就是国内炒作最欢的区块链概念。由于互联网“防火长城”的严密封锁,民众利用或研发全球分散化的民间自发数据库的意愿其实受到极大的限制。政府出于对此类活动可能涉及政治上敏感话题的担忧,会象阻止“翻墙”一样去“严防死守”各种民间自发数据库的建立和交流。另一方面,出于同样的原因,当局对区块链方法所强调的民间自发加密技术也会非常警惕,担心这样的技术会妨碍当局对民众私下言论的监控,如果当局不能完全破密,就可能封闭这些民间创建的区块。

举一个例子,由于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方法不能删除分散式数据库中的任何已存数据,所以,一些早期存入比特币数据库内的儿童色情图片尽管违反许多国家的法律却无法删除,因为无法把世界各国无数用户的个人电脑都一一查到并强制删除。设想一下,假如中国有用户往某种区块链数据库里上传了批评当局的文章或照片,而政府尊重区块链的自由开放特性,不加干预,那么,互联网“防火长城”就被破解了。很显然,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在中国发生,因为当局会不惜代价地消灭国内网上的敏感信息,哪怕为此“杀死” 中国网民自行建立的区块链,也在所不惜。
Blockchain data for accounting purpose
Blockchain data for accounting purpose Source: Flickr
即便今后中国允许所谓的“中国式区块链”不断发展,那么,它的特色肯定与真正的国际社会认可的区块链不同。首先,“中国式区块链”不会允许自由交流;其次,它必定处于当局的严密监视下;再次,国际社会认可的区块链靠的是网友之间的信任,而在中国,有了“管理员”和“五毛”,这种信任是无法建立的;第四,国内网友若以发展区块链为理由,要求获得自由翻墙的机会,肯定会被拒绝;最后,如果有人想通过区块链实现洗钱操作,把资金大量转移境外,当局也会堵死这条路,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就明确表示,“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以数字货币为旗号开展的非法跨境金融活动”。

因此,在国内有关区块链未来作用的讨论中,其实区块链本身倒没有多大的重要性;相反,另外两大部分,即网上支付和电子货币,才值得关注。事实上,迄今为止国内关于区块链“光辉”未来的讨论,多半也集中在网上支付和电子货币这两方面。 

三、电子货币和手机支付未必都与区块链有关

电子货币(digital currency)和网上支付(中国现在称之为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其实都与美国30年代出现的信用卡有关。信用卡是一种银行或公司以奖励或借贷形式提供的可支付货币,当信用卡拥有者的个人账户信息必须通过电子设备读出时,他们的信用卡其实就相当于公司或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在西方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互联网投入运用之前,信用卡或现金卡支付就已广泛应用,只是必须借助电话线与银行连接、以传输交易信息(如身份验证、卡上有效货币数额核查、交易数额核查等)。互联网开通之后,信用卡支付就变成了网上支付。因此,电子货币和网上支付都不是真正的高科技时代的新生事物。

手机支付目前在中国被视为一项领先全球的先进技术应用。信用卡支付与中国当下流行的手机支付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手机支付是无线上网,而信用卡支付可以是有线上网,也可以是无线上网;信用卡支付与手机支付的另一个差别是媒介不同,信用卡交易借助实体卡上保存的用户信息,而手机支付借助手机上保存的用户信息。事实上,手机支付和区块链没什么关系。微信支付固然可以完成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易,也可以用于个人对商家的支付,但这些交易一旦涉及银行账户数额的变动,仍然需要通过微信公司或金融机构认可才能完成交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夸大手机支付的区块链意义,其实只是一种炒作。

电子货币可以由公司或个人发行,也可以由政府(中央银行)发行,前者不是法定货币,后者是法定货币,在这一节先谈公司或个人间相互认可的非法定货币。非法定货币虽然可以交易、转让,却未必能按照某种给定比率自由兑换成法定货币,因为没有那家银行会保证随时完成任何数量的此类交易,所以,非法定货币的长期持有者保存它的目的往往是看重它的投机价值,而不是随时兑换成法定货币的使用价值。

电子货币当中的一些种类与区块链有关,比如比特币和Tether(USDT),它们都通过区块链加密,因此也被称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ies)。这两种加密货币的价值都属于民间自认类型,即接受或交易它们的人认可其价值。中国的中央银行对此类电子货币实行严厉打击政策,不承认比特币的流通地位並禁止任何商家收付。所以,虽然在国际社会电子加密货币与区块链密切相关,但在中国,区块链与电子加密货币是强制脱钩的,不管区块链能否在中国自由发展,电子加密货币都无法开辟哪怕一小片自己的天空。

四、中国的国家电子货币能取代美元?

在区块链、电子货币和网上支付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经宣布发行的主权电子货币。虽然国内有媒体炒作说,这是世界上这方面的第一次高新技术创新,其实,突尼斯和塞内加尔政府早已发行了国家数位货币(即国家电子货币),中国是第三个这样做的国家。

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这种国家电子货币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平台将成为DCEP在全球自由流动的最佳途径,帮助DCEP成为世界货币。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AP
推行国家电子货币,相当于赋予中央银行发行除纸币以外的另一种货币的权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在经济下行的状态下造成潜在通货膨胀。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官方希望人民币电子货币成为世界货币。这有三重含义,首先是希望它在世界各国成为支付手段,被广泛应用,国人出国后,凡是所去国家接受这种电子货币,当局就可以减少为出国者兑换美元或其它硬通货的数量;其次是希望它能象美元一样,逐步成为硬通货,即便人民币无法真正地国际化,至少让人民币电子货币成为硬通货,这样中国就凭空增添了外汇储备;最后则是期待着有朝一日人民币电子货币能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让世界各国部分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电子货币,进而帮助人民币硬通货化,取美元而代之,最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实现“崛起”之梦。

这最后一种考量并非笔者信口开河,国内已有这样的说法,“时机成熟后正式开始从美元手中接下世界货币的王冠,期待DCEP成为世界货币的那一天”。但是,如果了解到中国此刻发行人民币电子货币的动机之一是弥补外汇储备之不足,那么,寄望人民币电子货币能挑战美元,就真有点异想天开的意味了。

美元的国际地位建立在美国强大的国力、稳定的政治制度和自由的经济制度之上,各国都愿意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手段和交易工具。而人民币之所以难以具备硬通货的地位,中国官方数年来一直期盼的人民币国际化宿梦难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足,也因为中共的集权体制无法让世界各国对其产生充分的认同和信任;经济方面,在中共的外汇管控体制下,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外币,本国企业不能自由对外转移资金,外企撤离中国也经常遇到外汇转出障碍,这样的制度现状决定了人民币无法取得硬通货地位,更谈不上取代美元了。事实上,此时此刻中共正面临外汇储备吃紧的局面,除了宣布开放金融以吸引外资、指望外企投资掀起新热潮之外,也要求本国企业出售境外资产,将外汇调回国,略补外汇储备之缺。

正值中国经济下行、外汇储备吃紧之际,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中国经济及相关政策的动向。《华尔街日报》9月1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国市场不再是海外投资者的“梦想之地”(Field of Dreams),而是能进不能出的《加州旅馆》(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是美国老鹰乐队(Eagles)1977年的歌曲,曲中用旅馆职员的口气唱到,“我们只有迎客计划。你可以随时结账,但你永远无法离开。”现在华尔街金融界生怕此刻对华投资会成为“肉包子打狗”,变成投宿只许进、不许出的“加州旅馆”,人民币电子货币的发行,会让他们看到希望,还是变得更加小心?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作者程晓农,博士,中国经济学家、转型问题学者、旅美学者。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2 November 2019 12:03pm
Updated 12 November 2019 12:20pm
By Xiaonong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