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燊:从难民到诺贝尔奖提名者

20多岁只身乘渔船漂流四天三夜逃离越南,在马来西亚一小岛上的难民营住了5个半月;来澳后刻苦攻读,获得化学博士学位,进入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工作28年;60岁生日时获诺贝尔奖提名,1个月后却被解雇,引发媒体热议……但汤华燊教授说,只用了一两天心情就平复了。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2014年,60岁的汤华燊(San Thang)教授被提名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月后收到服务了28年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解雇通知信。

这则新闻一度曾激发媒体追踪,但汤华燊极力主张低调处理此事。

他曾告诉SBS普通话节目,“CSIRO对我这么好,我不想rock the boat”,“过去CSIRO给我提供这样的条件,我才有今天”。

这些故事自有前情,对澳大利亚,他常怀感恩之心,甚至说,(来澳大利亚)是“做的最好的决定”。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credit by San Thang
1979年,年轻的汤华燊决定逃离出生长大的越南,在经历了1975年越南战争的背景下,他感到社会对华人 “不友好”、“没有希望”,遂通过哥哥借来的5两黄金支付了船费,登上了一条19米长、3.5米宽的难民船。

船上有409人,船在海上漂了4天3夜,其间还遇上了泰国海盗,汤华燊的“漂流之旅”在忐忑中展开,最终平安抵达马来西亚比东岛难民营。

汤华燊告诉SBS普通话节目,“我真的很幸运”,但有时候运气不会来的无缘无故——据汤教授所说,在难民营会一点英文的他主动当起了翻译、记录难民营出入人数,被大家称为“副营长”,后来一位澳大利亚的官员便问他,“San,我给你十秒钟时间,决定要不要来澳大利亚”,汤华燊没有多想便放弃了首选加拿大,在1979年10月17日登陆布里斯班。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YouTube screenshot
一踏上澳洲的土地,他便发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废除了白澳政策后的澳大利亚社会对难民充满接纳和包容,令他得以在短暂的体力工作后重新找回当科学家的梦。

1980年,汤华燊成功应聘为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副校长格斯·古斯里教授(Gus Guthrie)的研究助理,同时半职攻读硕士学位,随后于1983年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博士毕业正式加入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汤华燊对SBS普通话节目说,“好像后面默默有一个人领导我的人生,默默为我安排。”

但最好的安排不会是等来的,汤华燊多年来所从事的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技术在学术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的论文曾被引用超过一万次,汤教授还介绍,“(基于这项研究的)全球专利有500多个”。

也正是这项技术让汤华燊与另两位学者伊佐·里扎多(Ezio Rizzardo)、格雷姆·摩德(Graeme Moad)共同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提名诺奖、遭CSIRO解雇,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在外界看来总有一种“戏剧性”,但汤教授说,只用了一两天就平复了心情。

“人生有起起伏伏,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心态,拿得起就要放得下”,他在SBS普通话节目的采访中多次提到这样的话。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Professor San Thang
其中固然有年轻时经历大风大浪后的淡定,但更多可能是来自他对科研的纯粹追求精神,“真的,我们要往前面看,自己有人生的目标,或是追求科研的方面,每一天我都觉得是新的一天,这样我可以放下”,“希望继续往我的科研方面,尽我的能力可以带一些学生或博士生,做一些有意义的科研题目”。

汤华燊在结束与CSIRO的雇佣关系后,接受了蒙纳士大学抛来的“橄榄枝”,担任教授、教书育人;他如今担任着CSIRO的荣誉院士,定期去义务工作。

2015年,汤华燊被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成为“双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澳大利亚科学院);

2018年,汤华燊在女王生日授勋,获颁澳大利亚同伴勋章(AC)。

生活中他一直异常谦逊,作为基督徒的他常在教会中被人看到“在厨房水池子旁边洗碟子洗碗”的一幕;而说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他认为,“我不是说我发明什么,我其实是重新发现。”


分享
Published 13 June 2019 10:14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27pm
By Helen Chen, Jun Li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