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言,我去澳洲酒吧

在澳大利亚学英语,你不一定要在学校里正襟危坐。日益风靡的语言交流活动正在将PJ O'Reilly这样的堪培拉传统酒吧,变成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新场所。

Jannine Du says the Language Exchange has helped improve her English skills.

Jannine Du says the language exchange has helped improve her English skills. Source: SBS News

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堪培拉的PJ O'Reilly's酒吧里,坐着一群不光想喝酒的客人。

在挂着一串各国国旗的屋顶下,语言学习爱好者正在进行他们一周一次的聚会,这个内城区的传统酒吧变身成为他们的语言交流中心。
The Language Exchange give participants a chance 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from others.
The Language Exchange give participants a chance 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from others. Source: SBS News
轻松随意的环境,再加上一两杯啤酒,来参加语言交流的人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Alex Chung来自香港,他在差不多一年前以国际学生的身份来到堪培拉,学习国际关系。

Alex告诉SBS News,类似今晚这样的聚会,让他有机会通过粤语跟英语的交换,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最近我们在讨论香港的示威,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我都很有兴趣了解”,他说。

“我有朋友担心我(在澳大利亚)会遭遇种族主义,或者刻板印象,但是我自己感觉没有。”
Hong Konger Alex Chung is studying in Australia.
Hong Konger Alex Chung is studying in Australia. Source: SBS News
全球各地的很多城市,都有语言交流的活动。参加者会在网上组织聚会,然后一起相互切磋。

在堪培拉的“语言交流中心”,大家身上贴着不同国家的国旗标志,来表明自己所说的语言,比如:英文、粤语、中文普通话、西班牙语、法语、日语、韩语、德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印尼语和芬兰语等。
一部分参与者希望在非正式的随意环境下操练外语,而以Alex Chung为代表、从海外来澳的人则将其视为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方式。

“在香港,我们日常生活不说英语,”Alex说:“所以这样的语言交流对我跟人谈话、平时分享都很有帮助。”

“我感觉自己要了解本地俚语,才能更好地跟澳洲人交流。”
Alex Chung speaks with Iranian Alex Askari.
Alex Chung speaks with Iranian Alex Askari. Source: SBS News
Alex Askari的身上贴着伊朗、德国和中国的三国国旗。他说自己在堪培拉已有几年,今晚他是第一次参加语言交流活动。

“我知道这个活动很有用,所以我是来学几句不同语言的,“他说。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问别人:这句话什么意思?然后把他们说的写在我的手机上,说不定哪天我就能派上用场。”
Alex Askari speaks to others at the Language Exchange.
Alex Askari speaks to others at the Language Exchange. Source: SBS News
根据201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21%的澳洲人在家说英语以外的一种语言,或者在工作场所学习了第二语言。

其中最常用的语言包括:中文普通话(2.5%)、阿拉伯语(1.4%)、粤语(1.2%)、越南语(1.2%)和意大利语(2.1%)。
The Language Exchange is a chance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practice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Language Exchange is a chance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practice different languages. Source: SBS News
26岁的Jannine Du来自中国,她是来堪培拉读研究生的。

“我想要教人中文,也想学一点其他语言,”她说:“我发现很多人想要学习中文,因为学习中文能够便于交流 - 不仅是从语言上,也是从文化上。”
Jannine说,有的人同时学习四五种语言,但她觉得自己只能一次学一种语言。

“学好英文以后,我开始学习法语,但我说得不好,”她说。

“(不过)自从我开始语言交流以后,很多人都说我英语讲得越来越好了呢。”

30岁的Michael Byrne是土生土长的堪培拉人,他在学习外交硕士课程和中文普通话。

“我会来这里跟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新加坡的朋友交流,这是一种非常丰富的体验,”他说。

“在真实世界的对话中,你能学到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课本里根本学不到的。”
Michael Byrne.
Michael Byrne. Source: SBS News
Michael说,他会教认识的中国朋友一些澳洲俚语。

“但我不是贪心地想学那么多中国俚语,”他笑着说。
Aedan Jones担任PJ O'Reilly酒吧的经理已有4年多时间,他说语言交流活动在那里的聚会也增加了酒吧的多样性。

“我认为这个活动让各种各样的人走进我们的酒吧,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他说。

“哪怕是酒吧服务员也能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他们的语言和各自国家的经历,这样真的很棒!”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分享
Published 24 December 2019 5:05pm
Updated 24 December 2019 5:15pm
By Tom Stayner
Presented by Yin W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