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后流亡学者冯崇义:为何我仍持中国护照、不入澳籍?

“六四”事件正值32周年,悉尼科技大学的学者冯崇义与SBS中文分享,“六四”于之意味着什么?曾被中国限制离境,冯崇义为何选择保持中国国籍?

feng chongyi RETURN

Feng Chongyi reunites with his daughter. Source: supplied by AVA

“六四”如何改变一家人人生轨迹?

中国海南出生的冯崇义于1993年“自我流亡”来到澳大利亚,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时,彼时28岁的冯崇义在英国留学。

“那时也算是中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吧,到了89年之后我们还期待中国民主化的进程还会恢复,因为中共政权不会那么久还会倒下去,所以我算是蛮勇敢,回去中国还想继续中国的民主运动。”

毕业于中山大学、随后在南开大学取得中国现代史博士学位的冯崇义从英国返回中国后,获导师推荐他重回南开大学,担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

“但是这样就得罪当时的领导层,他们不断对我进行各种各样的迫害……对我们这些有民主自由思想的人打压,在中国国内叫做‘穿小鞋’,比如要把我赶到乡下去。”
于是,冯崇义在1993年来澳,两年后,妻女跟随来澳。

1992年出生的冯崇义之女冯云思如今已是一名澳大利亚律师,在悉尼大学获得法律与政治、经济及社会科学双学位。

她“感恩”父母当年来澳的决定,因为目睹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只能在网上用隐喻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无法直接批评政府。

身为“六四”事件之后才出生的年轻人,她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有着自己的观感。

“我觉得有一点可惜的就是,那时候中国的政府有个机会,来好好地听和考虑那些学生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感觉,因为过了‘六四’以后,中国政府跟学生的沟通就给破断了。”
Dr Feng Chongyi, Associate Professor in China Studies, UTS.
Source: Dr Feng Chongyi

为何保持中国国籍?

冯崇义曾于2017年被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限制为由离开中国,他在滞留广州期间每天要接受5小时约谈。

数天后,身为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的冯崇义被放行离境,但条件是冯崇义必须签署一份声明,同意不对外泄漏被问话的细节以及在哪里被问话。

冯崇义当时表示,当局对于允许他回来的决定并没有给任何解释。他认为,这可能部分缘于媒体、澳大利亚政府和他所就任的大学所施加的压力。 

冯崇义的妻子和女儿均为澳大利亚公民。

为何经历被中国当局限制离境,仍未选择加入澳籍?

冯崇义对SBS中文表示,他继续持中国护照的原因是——“超级爱国”。

“对这个社会还是要有点贡献,因为中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一直到现代,读书人的一种期待。” 

他担心,如果换了护照,中国政府会认为他是身为外国人而对中国说三道四。

“我是中国公民,我是要改变我的国家、我的人民,要让他们享受到现代政治文明,这是我们一个不灭的理想火焰。”

当然,持有中国护照便可以不用向中国领馆申请签证、可随时前往中国,这在冯崇义看来也是一项实际好处。

收看完整采访视频


分享
Published 3 June 2021 6:24pm
Updated 3 June 2021 6:33pm
Presented by Wai Yee Yeung,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