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农业发达的澳洲,为啥也出现食品涨价了?

澳洲人民吃饱饭的成本也将上涨,但“填不饱肚子“的担忧大可不必,唯一可以担心的可能是每天一杯的“咖啡自由”受到威胁,毕竟澳洲本地并不产咖啡豆。

supermarket

Source: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都处于各种“烦恼”中。虽然澳大利亚的疫情控制相对有效,而且本地物产丰富,足够自给自足,但最近不少朋友应该依然感受到了不少食品的明显涨价。

比如去年Woolworths每公斤价格约为36.5澳元的菲力牛排,现在已经涨到了41澳元每公斤。事实上,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仅在今年第一季度,澳洲国内一些肉类价格就已经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牛肉涨价最为显著,同比上涨8%。此外,羊肉、猪肉价格也有不同幅度上升,只有鸡肉价格没有“起飞”。

更有甚者,连20年价格都没有明显上升的可口可乐,最近也开始悄悄涨价了。同时,另一家全球食品业巨头——雀巢集团的大洋洲首席执行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无奈表示,现在通货膨胀对食品业的影响“无处不在”,无论是咖啡豆、食用糖,还是运输要用的集装箱,价格均无一例外地出现暴涨。食品行业只能把部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不然难以维持正常经营。

那么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生活在澳洲的你我他是不是真到要开始担心“填不饱肚子”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理解最近究竟有哪些食品价格大涨,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首先,近期的食品价格飞涨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现象,澳大利亚属于被动波及的。 

最新数据显示,追踪主要九种农产品价格的彭博农产品现货指数(Bloomberg Agriculture Spot Index)创下了近9年来的最大涨幅,同时也创下了2013年以来新高。而另一个全球重要的食品价格指标——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也已经连续12个各月飙升。其中,2021年5月环比增长4.8%,达到了10年来最高水平,同比更是大幅上涨了39.7%。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油、糖和谷物价格与肉类和奶制品等高蛋白食品的价格都在同时飙升。其中,涨幅最显著的就是植物油,其价格指数一个月内就上涨了7.8%,连续第12个月上涨。这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国家产量增长缓慢,主要出口国的库存近一年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全球进口需求上升,直接导致植物油越来越贵。 

另外,谷物和食糖在5月涨价也很明显,当月分别上涨6%和6.8%。谷物价格指数更是比去年同期高出了36.6%。在主要谷物中,国际玉米价格涨幅最大,5月份上涨8.8%,同比增长89.3%,是201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这背后,“天灾”依然是一大重要因素。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和最大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国——美国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热浪袭击。极端的高温、干旱、水供应短缺,以及相伴而来的蚱蜢瘟疫,共同对作物产量形成冲击。同样受到极端气候影响的农业生产大国还有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和咖啡豆供应国,巴西也面临百年一遇的干旱,使得糖和咖啡产量锐减。因此,除了糖价飙升外,近期国际咖啡期货价格也大幅上涨,达到了2016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已接近历史峰值。 

另一方面,疫情后发生的一系列特殊情况也成为了助推食品价格的重大“人祸”。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全球多国央行都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也进行了大量财政刺激措施,使得全球货币超发,推高了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 

最后,全球航运因为疫情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和运能不足,这导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自2020年12月以来,许多航线的国际运费都上涨了100-200%。根据数字全球货运预订平台Freightos的数据,在现货市场上将一个40英尺集装箱从上海运往悉尼,成本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达到4,307美元。而从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运输成本,更是首次超过10,000美元,同比上涨了50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因为地理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全球很多国家的粮食供给无法自给自足,需要依靠大量进口。而目前,全球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和物流成本的上升,最终会作用于终端的食品价格上涨,确实可能会危及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

不过,从食品生产能力来看,澳大利亚几乎是世界上粮食安全最好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每年农业生产中,约71%左右用于出口,涵盖的人口数量约为3660万人。如果将本国2500万的人口计算在内,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养活了超过6100万人口。 

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大部分食物都是本国生产,只有约11%的消费类食品饮料来自进口,主要也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品种和口味的多元化需求。其中特别依赖进口的是少数本国不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饮品类的咖啡、茶叶等。 

因此,全球食品涨价现在看来还会持续,而作为全球的一部分,澳洲本地的食品受到进口食品涨价,以及部分本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大涨迫使本地价格上涨两大因素挤压,澳洲人民吃饱饭的成本也将上涨,但“填不饱肚子“的担忧大可不必。唯一可以担心的可能是每天一杯的“咖啡自由”受到威胁,毕竟澳洲本地并不产咖啡豆。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12 July 2021 3:02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