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的同性婚姻:华人妈妈亲述孩子的出柜经历

Chinese Mom Wang give her three advises about coming out.

Source: Supplied

一位华人妈妈的同志儿子在悉尼和伴侣终成眷属,这位妈妈讲述了孩子向自己出柜的故事,以及她从纠结挣扎到释然接受的心路历程。


华人妈妈王红秀来自中国大陆,她的孩子是男同志。在澳大利亚悉尼生活多年之后,他终于和自己的同志伴侣终成眷属,在10月19日举行婚礼。

听到儿子要结婚的消息,王妈妈也早早来到悉尼,希望能在自己孩子的婚礼上搭把手帮个忙。她现在和儿子的伴侣关系很好,计划结婚之后带他们回中国的老家串串门、认认亲。

孩子出柜,内心难以接受

然而,五年前自己的同志儿子向王妈妈出柜时,她的内心是抗拒的。“我的头一下就蒙了,感觉天塌了!这种都没听说过的事情怎么能让我遇上呢!”

王妈妈无法接受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她说:“儿子从小上学没让我操过心,在国内上的是好高中,出国后考上悉尼大学工程系,那么难学的专业顺利毕业,随后就考过英文四个七,拿上PR后,就把他爸和他弟弟都申请拿上了PR。这个处处给我脸上贴金的儿子,怎么会是同性恋呢?!”

王妈妈认为儿子是在国外被“带坏了”,于是她来到悉尼,心想无论如何都要把孩子“改变过来”。王妈妈和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谈话,希望他能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好让自己抬头做人。然而,孩子的性取向自然无法改变。
Two Asian men brushing their teeth
Coming out as bisexual is one thing, but learning to address your internalised racism can be confronting. Source: Getty Images
失去孩子,还是接受孩子?

大吵一架后,王妈妈把孩子赶出了家门,还说了句气话:“你去跳海吧!我没你这个丢人现眼的儿子!不要让我再见到你!”

王妈妈把孩子赶出家门之后,一天一夜都联系不上,家人像疯了一样到处去找,还去曾经带自己去过的海滩边找,就怕孩子真的跳海了。整整一天一夜,王妈妈却像过了几年。

那时,王妈妈就想:“我就想到底是要一个同性恋的儿子?还是失去这个儿子?”

王妈妈说,自己找到儿子后,抱着她不敢再松手,只怕松手后就再也见不到孩子了。

回国之后,王妈妈不敢和任何人讲,觉得太丢人,还辞退了好多职务。她和孩子爸爸商量说,是不是老家祖坟出了问题,花了十万元请风水先生来帮忙,结果自然只是白花钱。

同志亲友会,认识性少数群体

王妈妈的儿子是个很孝顺的孩子,担心王妈妈一个人在家想不开,就让他的几个同学轮流来陪伴王妈妈。其中有个同学给她介绍了中国的同志亲友会,参加了几次活动之后,逐渐认识了性少数群体,心结才慢慢打开。

随着对性少数群体的认识不断深入,王妈妈越来越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其他的同志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帮助更多的同志孩子做真正的自己,也帮助更多的家庭接受自己孩子是性少数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王妈妈也成为了很多同志孩子的“妈妈”,她说自己对同志孩子有特殊的感情,亲切地称呼每一位来找她帮忙的同志为“孩子”。遇到孩子们办活动找不到地方,就让他们来自己家;遇到有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王妈妈都会通过微信认真劝导、帮助他们。
Taiwan marriage equality
Same-sex activists hug outside the parliament as they celebrate the landmark decision to become the first place in Asia to legalise gay marriage. Source: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SAM YEH/AFP/Getty Images)
向华人父母出柜的三点建议

王妈妈结合自己和周围朋友的经历,给性少数群体向华人父母出柜提供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出柜自己必须很坚定。王妈妈介绍说,这是一个大人和孩子较量的过程。大部分华人家长都不会接受,还会要求孩子去相亲,希望能改变孩子。当家长意识到性取向是不能改变的,才能自己改变。

第二,出柜要学习。对于父母来说,出柜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很多华人父母都不知道性少数群体是什么,如果孩子能在出柜前有一个铺垫的过程,让父母逐渐了解学习,这样出柜时才不会有太多的意外,父母更容易接受,也不会有不必要的冲突。

第三,出柜要越早越好。很多华人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计划,比如说买房、结婚,如果家长早一些知道孩子是同志,就不用白花力气和钱财给孩子找对象。而且家长在年轻的时候接受程度相对较好,等到家长年龄大了再向他们出柜,说不定还会带来健康问题。

王妈妈还想对父母说:“我们的孩子们在自我认同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中,已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不容易,我们作为他们的亲生父母,我们都不接受他们,不理解他们,别人能接受?能理解他们吗?”

王红秀妈妈还在澳纽彩盟 ANTRA举办的中分享自己的故事。

如果读者需要帮助可拨打自杀干预热线Lifeline 13 11 14,或回拨服务1300 659 467,儿童帮助热线1800 55 1800(25岁以下)。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请访问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