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澳港人組國會遊說團 促成啟動《人權法案》諮詢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在上屆國會「胎死腹中」,去年「反送中」運動後,一個成員散居全澳洲各地的港人團體,多番到堪培拉展開遊說工作,希望透過訂立《人權法》來制裁侵犯人權的中國和香港官員,最終國會展開立法前諮詢工作。

Australia-Hong Kong Link's members and supporters at Parliament House in Canberra.

Australia-Hong Kong Link's members and supporters at Parliament House in Canberra. Source: Australia-Hong Kong Link

前言:2019年6月9日,香港100萬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港人擔心被中國大陸視為「逃犯」遭強行送到中國。自此,香港發生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民主運動,至今未完。本台廣東話組藉「反送中」運動一周年,一連多日圍繞運動在澳洲的各方面發展,作一系列專題報道。

本系列其餘報道:


【國際線•下】

要點:

  • 居澳港人團體「澳港聯」去年起推動《人權法》,希望藉此提高中共的管治成本。
  • 《無聲的入侵》作者則認為,外國的制裁無阻中國全面控制香港。
  • 不過,大量香港人移居澳洲後,北京在澳洲的統戰工作也會變得困難。
  • 下回提要:澳洲「黃色經濟圈」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去年「起死回生」,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由居澳港人組成的平台「澳港聯」是推手之一。

它的一名發言人Dennis Tsui向本台廣東話組表示,當年是一批關心香港政事的居澳港人聚合起來,但2014年之後香港政治環境轉趨平靜,「澳港聯」也不再活躍,直至去年「反送中」運動後,各地約10名核心成員再次分工合作,支援香港民主發展。

他們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遊說國會議員重啟《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的立法程序。Dennis表示,自「反送中」運動以來,其代表三度前往國會,第一次是在10月,當時他們已遊說議員仿效美國訂立《人權法》。

他說,訂立《人權法》並非只為香港,因為如果世界各國都訂立了這條法例而惟獨澳洲沒有,「那麼違反人權、打擊人權、洗黑錢的人會來澳,對澳洲不是好事。」
第一次赴國會後的兩個月,澳港聯代表再聯同出訪澳洲的香港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前議員李卓人,以及民陣副召集人黎恩灝,向國會議員講解香港最新社會及人權狀況。
Hong Kong pro-democracy movement leaders Dennis Tsui, Jeremy Tam, Cheuk-Yan Lee and Eric Lai met with Liberal MP Tim Wilson (centre) at Parliament House.
Hong Kong pro-democracy movement leaders Dennis Tsui, Jeremy Tam, Cheuk-Yan Lee and Eric Lai met with Liberal MP Tim Wilson (centre) at Parliament House. Source: Supplied: Australia-Hong Kong Link
譚文豪日前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澳洲最終是否立法是其國內事務,但認為澳港兩地的人和商貿交流緊密,香港遭殃也會影響澳洲利益,「例如『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澳洲在港的投資環境變得不穩定,觸犯『國安法』的澳洲人亦可能受到刑罰。」

Dennis亦認為,在歐美多國均通過了《人權法案》後,價值觀與它們相近的澳洲和新西蘭如再不立法,便會有壓力。

今年4月30日,他和澳洲維港的代表出席因應疫情改為視像舉行的公聽會。同場還有維州維吾爾族協會的代表發言。

Dennis表示,會議後他們按會上議員要求,補交有關香港社會狀況的資料,包括香港警察涉濫暴的情況,以及有留學生回港時在機場被警員截停盤問回港目的等。

堪培拉Charles Sturt大學教授、曾撰寫《無聲的入侵》(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一書揭露北京滲透澳洲工作的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接受本台SBS廣東話節目專訪時表示,澳洲應該要訂立《人權法》。
Author Clive Hamilton: ''The reason they've decided not to publish this book is the very reason the book needs to be published.''
Clive Hamilton Source: Fairfax Media/ Rohan Thomson
他稱:「一如其他西方國家,澳洲應該對嚴重侵犯人權的個人和官員,實施《馬格尼茨基》式的制裁,而這種人愈來愈可能是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官員。」

漢密爾頓又認為,目前澳洲籍港人回香港時,面對愈來愈大的被捕和騷擾的風險,香港在北京管治下遠較以往不安全。
像我這樣的人已經避免去香港,害怕遭到任意拘捕。現在風險較以往大得多。
去年12月,外長派恩(Marise Payne)委託國會外交國防及貿易事務常設委員會展開調查,以決定是否訂立《人權法》。

團體冀居澳港人反映意見

根據國會網站,上述委員會已舉行4場公眾聽證會。澳港聯的Dennis表示,所有公聽會諮詢完結後,法案終會交到國會參眾兩院討論,這段時間他們會加緊向議員遊說,包括在非會期到議員的地區辦事處見面,希望集齊足夠通過法案的票數。
他又稱,希望澳籍港人去信本地議員表達想法,當每個議員均收到數封這些信件時,便可能在議會中提出討論,「由下而上」使各黨派高層了解澳籍港人的看法。

漢密爾頓也說,他預料將有大量港人移居澳洲,當泛民主陣營的社會運動者進入澳洲華人社區,中國共產黨的統戰組織和其領袖,便難以發揮影響力,「這是令人樂見的發展」。與此同時,澳洲政客是時候展示他們不會被親北京的澳洲港人噤聲。

不過,漢密爾頓認為即使受到經濟制裁,中國仍不會放棄全面控制香港。他說,北京正處於「徹底控制香港的停不下來的道路上」,該城市內所有機構都受到巨大壓力要滿足北京,包括司法和教育制度。
Riot police clash with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on May 27, 2020.
Riot police clash with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on May 27, 2020. Source: Lam Yik Fei/The New York Times
Dennis亦有類似看法。他認為即使《人權法案》通過,香港未來仍會陸續出現大型抗爭,就如過去幾年一樣,而繼續打「國際線」的目標是提高中共的操控成本,使其分身不睱,吐出香港的喘息空間。

續打「國際線」爭港喘息空間

他以今年初的台灣總統選舉為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曾到香港拜訪中聯辦,被指立場親共,而民進黨的蔡英文一度民望低迷,惟香港發生「反送中」後,多番表態支持港人民主運動的蔡以史上最高票數當選。
國際線也好,在港的香港人也好,議會也好,當大家堅守崗位,立穩原則,同心合力提升其管治成本,終有一日會爆煲,起碼迫使中國交還在《基本法》中承諾的民主自由,到時再決定下一步是要香港獨立、普選,還是回到九七前的模樣等選項。
有關中國對澳洲等國的裁制和施壓的回應,本台分別以電郵和電話向中國駐澳大使館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本月1日在記者會上稱,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外國無權干涉,「(中國政府)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

港議員冀澳洲予惠港移民政策

在達成民主目標之前,Dennis、漢密爾頓和譚文豪,均希望澳洲政府或在澳港人協助被迫移民到本地的港人。

漢密爾頓表示,北京已有決心消除香港一切民主,過去在澳洲等國生活的港人一直支援香港民主運動,但現在已進入一個新的局勢。
在我看來,專注力應該轉移向幫助那些決定無法在家園裡自由生活、想移民澳洲或其他地方的人。
譚文豪則希望澳洲政府推出一些實際的措施協助港人,例如當年輕抗爭者要離開香港,澳洲會否「給予方便」,改變政策讓他們更易前來就學或定居。

澳洲外交部發言人向本台表示,在解除疫情限制措施後,港人可以申請一系列簽證來澳洲工作和居住。

下回提要:將政治理念融入消費習慣,形成了香港的「黃色經濟圈」,但澳洲要找一間「黃店」並不容易。本台訪問的其中一間在做了較明確的表態後,隨即要承擔後果,反映澳洲「黃圈」難成。在這種氣氛下,有組織正籌備開設一間類似台灣「保護傘」茶餐廳的商店,計劃聘請流亡澳洲的香港抗爭者,以助他們維持生計。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5 June 2020 1:14pm
Updated 9 June 2020 7:53am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