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市面上「原住民藝術」為海外進口假貨

原住民藝術家組織表示,市面上充斥著不少假冒的原住民藝術品,有部份甚至在海外「製造」。

Russell Ashley, Gapuwiyak artist, working at Garma.

Source: Helen Davidson for the Guardian

SBS Cantonese Program
Source: SBS
原住民藝術家組織表示,市面上充斥著不少假冒的原住民藝術品,有部份甚至在海外「製造」。

根據《衛報》報導,雍古族藝術家 Banduk Marika 最近聯合起其他原住民藝術家,呼籲政府設法打擊這些偽冒行為。

Marika 為澳洲原住民藝術行業規範委員會(Indigenous Art Code)的成員,亦是前澳洲理事會(Australia Council)的成員之一。

她表示,當遊客前往澳洲各地(包括達爾文、愛麗斯泉、凱恩斯等地)的紀念品專賣店,都可以看見一些聲稱為「原住民藝術」的瓷器、原住民回飛鏢等,有的更聲稱是「真實的設計」。

但 Marika 表示,這些「藝術品」當中,大多數都來自海外,實在令人憤怒。

她與一群原住民藝術家籌劃了「The Fake Art Harms Culture」的活動,旨在引起大眾及政府關注問題。

他們表示,市面上有出售原住民藝術品的紀念品商店當中,有 80% 都有出售假冒的「藝術品」。

Marika 補充,有些假冒的「藝術品」甚至在亞洲及太平洋國家製造,包括中國及印尼。

有研究人員表示,偽冒原住民藝術的這些行為,對原住民藝術及文化造成不能量化而且深遠的影響。

除此以外,有關行為亦間接剝奪了原住民藝術家的收入來源及就業機會。

獨立國會議員凱特(Bob Katter)早前提出私人草案,要求政府立法規管所有「帶有原住民特色」的藝術品;他要求市面上出售的所有原住民藝術品都必須得到許可及附上標籤。

該草案將於下月審理。


分享
Published 10 August 2017 9:25pm
By Winmas Yu
Source: The Guardian Australia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