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無可等】封關下移民無奈離澳與家人團聚

聯邦政府預料國際邊界將維持封閉至至少 2022 年年中。不少移民表示實在難以等待這麼長與親人分隔的時間,無奈決定離開澳洲。

Brittney Lee

Brittney Lee plans to leave Australia within two weeks. Source: Supplied

現年 45 歲的古特里奇(Wendy Gutteridge)於 2015 年由英格蘭移居到澳洲,從未想過離開。她在維州的愛護動物協會(RSPCA)擔任檢控官,並於去年成為澳洲公民。

但當這個她稱為「家」的國家封閉國際邊境以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所謂的「澳洲堡壘」就開始有如一座監獄一樣。
國際邊境封鎖意味她無法前往英格蘭探望經已喪夫的年老母親。因此,她在一月就收拾行裝,放棄在澳洲繼續長留的夢想。

她向 SBS 新聞說:「當時,英國每日新增超過七萬宗確診個案及超過一千個死亡病例。這足以證明,我渴望與家人重聚的期盼有多強烈。」
Wendy Gutteridge
Wendy Gutteridge had planned to stay in Australia long-term. Source: Supplied
古特里奇認為,聯邦政府處理旅行禁令的手法為她在澳洲的經歷蒙上陰影。即使她擁有公民身份,她預料自己不會在短時間內返回澳洲。

她說:「我本來會向每個人歌頌澳洲,並說『這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政府做得很好。』但這(禁令)令我心想可能並非如此,實在令人相當失望。」
「他們根本沒有想過那些渴望看見家人的民眾的處境,不斷將(放寬禁令的)日期一再推遲。」
「我想,如果知道將會在這裡被視為囚犯,人們會否在永久移民到澳洲前再三思量。這實在是我的感受,我感覺被困住、感覺十分孤立。」

「我不能被困在這裡」

現年 33 歲的李布蘭妮(Brittney Lee)亦表示難以忍受與家人分隔之苦。她五年前由美國移居到珀斯,與澳洲藉丈夫居住。

她說:「這一點都不好受。老實說,去年可能是我精神健康最差的一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與他們見面。」
「有些日子,我的身體健康確實亦受到影響,我從未經歷這種情況,就是身體健康亦被精神健康拖累而惡化。」
李布蘭妮從事殘障護理行業,而 36 歲的丈夫 Mark 則是一名礦井的柴油工程師。
Brittney Lee and her husband Mark
Brittney Lee and her husband Mark are calling it quits on Australia. Source: Supplied
兩人計劃兩星期內遷到美國加州,批評澳洲嚴苛的抵境及離境條件。

李布蘭妮說:「我認為這將是非常長期的(離開),特別是經歷去年,親身經歷澳洲如何處理邊境限制等措施的手法。」

 

她表示,自己擁有澳洲永久居留權,並曾計劃申請公民身份,但目前已認為申請入籍已無意義。
「長遠而言可能是更容易。但我有永久居留,而過程亦耗費超過一萬元及等待兩年半的時間才得到,但由於簽證制度的緣故,似乎我將失去這個居留權。然而,我不會將這視為損失。」
兩人亦已暫時擱置生兒育女的計劃。
Ms Lee
Ms Lee wants to see her family in the US. Source: Supplied
李布蘭妮說:「我不能在未來與孩子一同被困在這裡,而家人就在遠方。若果我需要返回(美國)並丈夫和孩子就留在這裡,但一去就無法回來(澳洲),我不能冒這個險。」

目前,唯一讓他們能離開澳洲的障礙,就是要向聯邦政府申請豁免許可。

「(很快)Mark 就會取得(美國)綠卡,亦將有在美國獲得工作職位的證明。我們亦有證據證明我們已辭去工作、結束租約,我認為我們將獲得豁免,但我亦聽說有人這些證據依然被拒批出離境豁免。」

「我們等無可等」

而對於卡萬(Annelies Kavan)及丈夫 Daniel 而言,在去年誕下首胎孩子後仍未能與身在加拿大的家人相見,對他們帶來相當沉重的負擔。

卡萬說:「這實在相當、相當艱難。我在 Max 出生後經歷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而沒有(原本計劃中可以有)家人陪伴在側,實在(令這段日子)接近不可能(平安渡過)。」
Annelies and Daniel Kavan
Annelies and Daniel Kavan are considering leaving the Gold Coast for good. Source: Supplied
兩人自 2017 年 3 月起一直在黃金海岸居住,並已成功建立其職場生涯。卡萬是一個自由身編劇,而丈夫則在法律技術行業擔任一名顧問。

他們兩人目前均正考慮告別其事業。

丈夫 Daniel 說:「如果我們可以與家人見面的唯一途徑是前往海外,那麼我們確實別無選擇。」
他說:「邊境將不會在至少 2022 年年中重啟。我感覺我們不能等待這麼長的時間,而我們將考慮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搬往加拿大。」
「我們搬到澳洲居住的原因是我們以為這將是成家立室的最佳地方,但若我們無法與家人見面,又無法定期出國返國與家人團聚,那麼就喪失了在這裡建立家庭的價值。」
Daniel 說,聯邦政府漠視了像他們一樣的家庭。
The Kavans miss family in Canada.
The Kavans miss family in Canada. Source: Supplied
「封閉邊境協助澳洲防止新冠病毒及保護民眾安全,但與此同時,不應低估與家人長時間分隔異地對不少人的精神健康所帶來的影響。」

妻子亦同意,表示政府的政策危害了這個移民國家的基礎。

她說:「我認為政府有一點反移民的態度。(政府)並沒有考慮到這些與身在海外家人擁有強烈聯繫的人士,亦即大部份國民。」

根據 2016 年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有接近一半(49%)人口在海外出生,或至少一名家長在海外出生。

越來越多人離開

根據澳洲邊防局的數據,自去年三月起至今,329,180 申請離境豁免的澳洲公民及永久居民中已有 156,507 人成功獲批。

同期,有 84,031 宗豁免申請被拒。

而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四月有 65,100 人離開澳洲,是疫情爆發以來最多的一個月份。

這些人當中,有部份為長期技術移民。格拉頓研究所經濟政策計劃總監科茨(Brendan Coates)表示,這些是澳洲不能失去的人才。
他說:「當出現有移民離開,而他們亦帶走一些寶貴的技能。我們將難以在短期內填補這些失去的技能。」

「若我們不能透過移民或培訓填補(而且這需要時間),澳洲經濟將在一段時間內沒有這種技術人才。」

科茨表示,鑑於澳洲成功避免新冠病毒廣泛傳播,澳洲很可能將繼續成為一個熱門的技術移民目的地,但這亦將受本地緩慢的疫苗接種計劃所影響。

「雖然海外的移民可能認為澳洲是一個相當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但若難以返回原居地與家人見面...... 將令澳洲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若我們能加快疫苗接種計劃,令我們可重新開放國境,令邊境毋須再受這些限制規範,(情況將可能有所不同。)」

定居與安全

目前,政府的優先目標是接送仍然滯留海外的 40,000 名國民返回澳洲,但要求政府為那些無法與海外親人相見的國民提供支援等呼聲越來越高。

澳洲移民委員會行政總監威爾希爾(Carla Wilshire)表示,有迫切改變的需要。

「在邊境持續處於不確定的情況下,政策的其中一個挑戰將是,我們可以如何確保我們能保留足夠的人才,以保持經濟繼續運作?特別是我們目前無法透過移民計劃吸引(全新移民)。」
「家庭團聚必須成為目前的優先事項......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移民計劃並決定後新冠的移民計劃。我們將需要審視家庭(簽證)類別,特別當家庭或照顧義務之中產生脆弱的情況。」

「現代移民的現實是流動性非常大。當你移居海外,有一種期望就是能定期與家人團聚,有時每年超過一次甚至每年三至四次。故此,長期無法與家人相見,對移民定居的體驗實在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says the safety of people in Australia needs to remain a priority. Source: AAP
總理莫理遜上月說:「清楚釐定重開國際邊境的時間表,是一個我們非常、非常作出的舉動。」

他曾經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澳洲民眾的安全。
「我明白大家都希望重返往日的生活,但現實是我們今年處於的疫情比去年更為嚴重。」
「澳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採取了成功的邊境管制政策,我不打算將其置於危險的境況。」

他亦表示,任何容許已接種疫苗的澳洲人出國的計劃,「只會在安全的時候」才會實現。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7 June 2021 2:20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5pm
By Catalina Florez,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