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疫情下如「死城」 雪梨唐人街六成商舖關門

澳洲其中一條最繁忙的街道雪梨唐人街,受疫情和餐廳堂食禁令等影響下,數星期來儼如「死城」。本台記者日前點算發現,街上多達六成店舖和食肆關門大吉,剩下的也只在苦苦掙扎,希望捱過這場漫長的隆冬。

chinatown dixon house

Shops inside the iconic Dixon House are either closed or empty. Source: SBS

聯邦政府為減少街上人流和人群聚集,防止新冠病毒擴散,上周一宣佈全國食肆不准堂食,剛過去的周日更進一步。包括唐人街在內的整個雪梨市中心,昔時的喧囂消退,餘下輕鐵的「叮叮」聲,似為病毒──和商舖敲響著喪鐘。
Chinatown
唐人街「四海一家」的牌坊下,只有零散的途人匆匆走過。 Source: SBS
本台記者本周二午後到通稱唐人街的雪梨德信街(Dixon Street),點算發現街上和兩旁商場約186間食肆和零售店舖中,112間並無開門營業, 即多達六成。食肆則可能因為仍有外賣客人稍稍「幫補」,「開門率」高一點點,104間之中有45間以「半廢武功」形式只做外賣生意繼續營業,佔整體43%;地產舖、時裝店、美容院、旅行社、珠寶行等82間零售店舖,只有29間開門,即三成半。
Chinatown
唐人街多達六成商舖關門,在新冠疫情下沒有營業。 Source: SBS
Chinatown closed
「暫停營業」的告示遍佈唐人街。 Source: SBS
平時是遊客「打卡」勝地的牌坊下,如今只有零落的人匆匆走過。不少時候整條街上只有不到十個途人。

海味藥材店一日五個客

從牌坊往內走數十步的德信大廈(Dixon House),在地面一層售賣鮑魚海味、藥材和綿羊油等的「大信行」,店面雖小,但過去經常有熟客「打躉」跟老闆劉氏夫婦聊天,可是此景不再。劉太表示,她自1997年開業以來,從未見過如此慘象,她已經整整一個月沒入過貨,「生意無咗百份之八十⋯⋯(最差一日)得五個十個(客人),你話係咪慘?」
Chinatown
唐人街一間海味藥材店生意慘淡,老闆娘說已經一個月沒有入貨。 Source: SBS
她又說,以往這個時候是旺季,因為臨近復活節假期,不少人回鄉前來買澳洲特產,但自今年農曆新年以來生意一落千丈,只有較富有的人才來買少許補品,她上周索性關門一星期,「以前呢個時間好多人,趑趄咁轉,有啲買糖,有啲買藥材,乜嘢都有。唔可以話好好生意,起碼有人流⋯⋯而家樣樣都無。全無。百無。」

對於未來,她大嘆無奈。
「無得搞架,呢個時局⋯⋯無辦法中嘅辦法囉,大家要堅持,係咁簡單。」

診所無客也不敢落閘

同一大廈數十間店舖裡,只見一個顧客在理髮店裡洗頭。二樓和三樓各有一間西醫診所,但新冠疫情沒有為他們帶來一波生意,其中一間甚至沒有開門,只在門外張貼告示稱:「因疫情關係,診所改為電話應診⋯⋯直至另行通知」。另一間仍開業的診所的候診室,則排著7張空櫈,記者和醫生梁建源傾談的十多分鐘內,未見一人走近。

跟劉太一樣,從1990年開門應診以來的梁醫生也表示,他從未見過這麼少客人。他說,由於尚未踏入冬天流感高峰期,所以往年這個時間也非旺季,但近兩三星期生意比去年同期再少七成,是淡季中的淡季,有時一天只有兩三個病人登門,現在只有急病的人才被迫出門看醫生。
Chinatown clinic
德信大廈內一間診所的候診室擺著7張空櫈,醫生說一天只有一兩個客人。 Source: SBS
反正診金之少抵不過燈油火蠟,梁醫生卻說沒想過暫時「落閘」。
「我諗我地啲家庭醫生就好難閂門,因為人地有急事都係要搵個醫生睇囉。」

旅行社兩個月無出團

另一間「拍烏蠅」的商舖,來自最早受疫情打擊的旅遊業。記者走訪多間唐人街較知名的華人旅行社,均不見有開門。不願表露公司名稱的旅行社經理林先生表示,最近生意已經跌了八九成,直至近日甚至開門一整天也沒有一張單。他說,最近一次出團已經是一月份,到了二月只剩下一些郵輪客,但自從屢次有新冠病毒在郵輪爆發以來,連這批最後的客人也失去了。上月底在雪梨泊岸的「紅寶石公主號」(Ruby Princess)上,有
Chinatown travel agecy
唐人街裡仍然開門的旅行社不多,其中一間的經理說,現在上班的主要工作是替客人辦退票手續等。 Source: SBS
林慨嘆,他們現在上班,主要也只是替客人辦退票手續和跟航空公司聯絡,但現時各國紛紛封關,即使難得有人客遇上急事要找他們代買機票,也是一票難求,買得到也不一定出發得了。

新開業冰室生意跌八成

同樣生意慘淡的,還有四、五個月前剛開業時經常座無虛席的「九龍冰室」。這家主打舊香港風情的茶餐廳,現在摺櫈都倒放在摺枱上。短短幾個月,客似雲來又如霧散。老闆鄺先生說,生意較高峰期跌了最少七八成,有時一日只有三四十個外賣客。
Chinatown restaurant
開業才數個月的茶餐廳,曾經十分旺場,如今已煙消雲散。 Source: SBS
他表示,曾經打算暫時停業,但員工希望保住工作,故打消念頭。
「佢地都要生活,如果我地閂門佢地無保障架嘛,所以我地暫時試住先囉,睇下轉型做外賣,做多啲廣告,睇下可唔可以『圍到皮』。」
冰室現時人手只剩五六成,鄺說伙計收入一定減少了很多,但起碼「夠過生活」。

他又說,正與業主商量希望可以稍為減租,但「暫時無乜特別進展,(業主)話可以遲交,但唔可以唔交……但佢地都要交嘢(支出),呢個我都明。」他希望政府能推出措施,提供誘因讓業主可以減租。

街內其他食肆的命運也差不多。在德信大廈、建德大廈(Sussex Centre)和海港城(Harbour Plaza)的美食廣場,記者到場時均只有零星的外賣客。
Chinatown food court
建德大廈的美食廣場的椅子被收起,只有三數個客人在等外賣。 Source: SBS

送餐公司訂單多兩成

不過,在酒樓東主和手信舖職員呆站店門外的映襯下,穿梭街頭巷尾的送餐員顯得份外忙碌。記者在短短5分鐘內看見最少8架送餐單車奔馳。雪梨其中一間主要送餐公司「悉尼送餐」向本台表示,過去數星期該公司的訂單大幅改變,雪梨市中心三月較二月份的訂單多了20%,每張單的平均消費亦增加11%,顧客的訂購頻率也提高了6%。

本台亦向其餘多間送餐公司Deliveroo、UberEats、Menulog和「熊貓外賣」查詢,其中Menulog稱未能公開商業敏感數據,其餘各公司均未有回覆。
Chinatown food delivery
整條唐人街最忙碌的,似乎是外賣送餐員。 Source: SBS

市議會:正推援助措施

雪梨市議會發言人回覆本台表示,市議會為支持本地商戶,已推出多項可申請延期交費等的援助措施,包括禧市(Haymarket)在內的地區的物業業主,可因為經濟困難而延遲繳交差餉;對於租用市議會所擁有物業的租戶,如需支援或豁免交費,市議會總裁有權檢視其租金水平。市議會亦正評估禧市商會(Haymarket Chamber of Commerce)申請的商戶支援補貼。另外,市府亦推出多項價值200萬元的小企業補貼計劃,協助市議會轄區內的小商戶調整經營模式、建立電子商貿能力、從事培訓和專業發展,以及投資在基礎建設工程上。


分享
Published 3 April 2020 2:33pm
Updated 8 April 2020 1:00pm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