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教育界疫苗接種率達九成 未打針華人老師在想甚麼?

新州及維州均強制要求老師接種新冠疫苗,其中維州必須在下週一(10月18日)前接種第一針,否則不准工作。雖然兩州約九成老師已打針,但亦有一些老師對強制要求感到不滿,質疑當局的做法引起歧視。

當局強制教師接種疫苗以推動復課

當局強制教師接種疫苗以推動復課 Source: AAP

新州當局規定老師必須於11月8日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維州方面,老師須在10月18日前打第一針,並於11月29日打滿兩針,否則須放有薪假直至明年,而且明年還未打的話便要無放薪假。

維州教育廳表示,州內有5萬3千多名教職員,自願回答的問卷調查顯示有98.9%教職員已打了最少一針。發言人稱,如果教師限期後還未接種疫苗,除非有醫療證明,否則是違反公共衛生指令,不能繼續工作。

新州教育廳亦向SBS中文表示,公立學校聘請超過9萬名老師,多於8萬9千名已經完全接種疫苗。
新州前州長貝莉珍妮安(Gladys Berejiklian)上月底辭職前說,當局一直很明確指出,一旦社會整體疫苗接種率達到七成,學校便應該恢復面授課程。

「為何重點只是打針?」

不過,一些老師擔心當局把防疫工作過度依重於疫苗,忽略最基本的防疫教育。

雪梨一所週末中文學校的負責人林松向SBS中文認為,疫苗接種只能減輕重症,已打針人士同樣會受感染及傳染他人,「只怕打針後,反而大家疏於防疫,復課後互相傳染,會有新一波感染。」
當局強調的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在學校似乎例外,學生不會戴口罩,相處時也難以保持社交距離,政府卻沒有多加注意。
林老師是雪梨一所週末中文學校的負責人
林老師是雪梨一所週末中文學校的負責人 Source: 受訪者林老師
在維州公立高中任教的陳嘉恩(化名)亦認為,當局忽略防疫教育,強制打針要求推行得太急,並且將打針變成復課指標。

陳說:「我明白面授課的重要性,但為何只把重點放在打針?記得以前我在香港經歷SARS,當時沒有疫苗,但人人注意衛生,一樣捱過。澳洲人口密度比香港低,理應更易做到,可是當局忽略防疫教育,例如在公園,常常看到幾個家庭沒有戴口罩在野餐。」
陳老師在維州公立高中任教
陳老師在維州公立高中任教 Source: 受訪者陳老師
SBS中文就兩名老師對欠缺防疫教育、依重疫苗作復課指標的質疑,向新州及維州教育廳查詢,惟它們均沒有直接回應,只重申疫苗接種是確保學校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據新州教育廳,復課後學生並無社交距離及強制戴口罩等要求,但如果學生出現感染病徵,則要出示檢測陰性結果才能回校。

維州教育廳則規定,12歲以上學生在室內外需戴口罩,而3至6年級學生只需在室內戴口罩。另外校園會增設空氣清新機,以加強空氣流通。

醫生:除打針外應有其他措施配合

西雪梨大學醫學教授林奇恩向中文SBS表示,單靠強制老師打針,的確可能有防疫缺口,「如果有學童家長沒有打針,或是適齡學童沒有接種疫苗,一旦受感染,就會將病毒帶到學校。另外得看看學校措施,會否安排沒打針的家長,不得進入校園。」
新州公立學校會在10月18日讓學生分批復課
新州公立學校會在10月18日讓學生分批復課 Source: AAP
不過,林奇恩強調疫苗在校園防疫的重要性。他說,疫苗能有效減低社區傳播,已打針人士即使受感染,病毒在身體複製量會大大減少,減少傳染給身邊人。

他認為,當局和學校可以制訂一些措施來配合強制令,例如增加非教學的糾察人員,監察大家有否遵從指令,並確保學生在休息時間,及課室外仍戴口罩,「當局或校方亦應該提供臉型配合測試(Fit test)給老師,以保證口罩有足夠保護力。」

不打針失工作還是否「選擇」?

陳嘉恩和林松對強制老師打針的另一質疑,在於措施剝奪了老師的選擇,甚至引起歧視。

林松說,政府將復課所有責任放在教師身上,並帶頭引起歧視,「政府鼓吹打針是為社會利益,不然就是自私和帶菌者。其實這是誤導,我沒打針,但小心做好防疫,一樣健康。」

身為母親的陳嘉恩稱,政府說有選擇打不打針的自由,但如果不打就會失去工作,也不能送孩子到托兒中心,令她最終「屈服」打針,「當其中一個選擇,會奪去生活所需,這還是選擇嗎?」

她希望社會大眾能尊重別人的選擇。她說:「雖然我經已打針,但有人反對,我一樣會明白和尊重,不會覺得他們有錯,希望大家都能抱著這態度,互相尊重。」

陳又說,擔心將來強制令擴大至適用於學生,「只怕復課後當局又有新安排,不知會否一如對教師的強制令,強制學生打針。屆時沒有打針的學生,會不會有特別待遇?如果把他們放在另一班,這明顯就是歧視。」

維州衞生廳回覆SBS中文表示,現階段未有強制學生接種疫苗,但該年齡接種率令人鼓舞。發言人說,截至9月30日,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學生之中,17至18歲有近11萬名(佔整體73%),12至18歲有約30萬名(55%)。

至於兩名老師提及的歧視問題,當局的回覆中未有直接回應。

法律爭議:強制令引起歧視?

強制老師打疫苗會否引起歧視,法律界有不同意見。

Ashwood Riverwood律師事務所的律師Johnny Kong向SBS中文表示,根據《平等機會法》(Equal Opportunity Act),疫苗接種狀態不受反歧視法保護,除非是基於醫療狀況或殘疾而無法打針,仍被排除在外,否則該法例不會保護不接種疫苗的人。

至於涉及人權與自由,Kong指出強制教師接種疫苗,符合憲章權利(Charter rights)中的「保護生命權」(The right to life),因為此舉不只保護接種者生命,也保障群體免疫和公共健康,保護大眾生命權,所以教師無法根據憲章權利而拒絕。
維州為12年級學生推行疫苗優先接種計劃
維州為12年級學生推行疫苗優先接種計劃 Source: AAP
Banga Legal律師事務所的律師Samir Banga有不同看法。他向SBS中文表示,當局利用緊急狀態頒布強制命令,老師不能自己做決定成為了問題:「不服從命令,會影響生計的選擇是壓迫(coercion),違反基本人權。」

他續道:「當局聲稱疫苗保護所有人,可是接種後仍會受感染和傳染他人,何來保護大眾安全?關於保護效果,現下仍有不同論點和研究,還有待結論。因此說強制接種疫苗保護所有人,這論點靠不住(fallacious)。」

Banga說,個人而言他認為當局帶頭造成歧視:「批評不打針的老師自私,實在令人反感(disgusting),政客有責任確保措施是否可靠⋯⋯當局應該教育人民,讓他們自己做選擇,又或利用資源,如減少班別人數來達到防疫目的。」

可是,他亦直言,控訴政府歧視很難,「你可以針對說某個人,或是某間商店歧視,不過對象是政府的話就不容易。」

目前,維州有針對老師強制打針命令的官司。

代課老師Belinda Cetnar向維州最高法院提出訴訟,理據為「感染新冠存活率高逹99.9%,而且兒童感染只有輕微症狀」。她又控訴當局沒有考慮其他相應措施,如快迅測試及個人保護裝備等,故認為當局措施是「不合比例的反應」。

案件暫定10月25日開審。
新州維州分批讓學生陸續復課
新州維州分批讓學生陸續復課 Source: AAP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4 October 2021 11:57pm
Updated 15 October 2021 8:35am
By Beatrice Le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