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支援網站開張 助尋「同聲氣同背景」專家

新設立的精神健康支援網站HeartChat.com.au,正幫助尋求精神健康支援的澳洲人,去找尋「同聲同氣」的專業人士。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s listed on HeartChat.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s listed on HeartChat. Source: HeartChat.com.au

來自墨爾本的20多歲女子Semonti,還是青少年時第一次尋求精神健康援助,當時向她學校裡的輔導員求助。

她向本台說,她對學習和未來的期望,造成了她的壓力,「我當時很孤獨,在澳洲和孟加拉印度教的教育環境之間,承受著文化衝突。」

不過,當她後來見一名心理學家時,該專家與她的文化背景不同,她覺得對方不明白她和她的處境,「可能是因為我們之間的文化屏障。如果有個像是南亞背景、印度教信徒可以幫我整理我的問題,便會更好。」

上周六(10月3日)面世的HeartChat網站,就是希望達到這個目的。它為澳洲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精神健康求助者和專家做配對。
HeartChat
هارت‌چت حاوی معلوماتی چون زبان و باورهای مذهبی متخصصان نیز می‌باشد. Source: HeartChat.com.au
該網站旨在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列明輔導員和心理學家會說的語言、他們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以及約見的時間和收費,還有可不可以做電話遙距諮詢。

它的創辦人是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唐醫生(音譯,Judy Tang),她也是維州多元文化委員會的委員。這個項目受到委員會的資助。

她以普通話表示,當初是遇到一名亞裔背景的客戶,才啟發她爭取資源創辦這項服務。

唐醫生說:「曾經有客人告訴我:『找到像你的人對我來說很困難——一個可以說我的語言或明白我文化的人。為了今次預約,我花了好幾年時間。』」

「我只是想令(精神健康支援)更易讓我們的社區使用。」

適當的文化支援

有時候,毋須向對方解釋宗教習俗、文化差異、政治或性取向,是可以很重要的,甚至是能救人一命。

唐醫生分享了一個故事:一名心理學家鼓勵其亞裔客戶要積極改變生命時說:「你做自己吧。」那人回答:「由於我來自亞裔背景,如果你告訴我要為家人而做時,便會更加有效。」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s listed on HeartChat.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s listed on HeartChat. Source: HeartChat.com.au
她又說,缺乏文化認識的專業人士,可以給予客戶無知的意見,「有原住民背景的人⋯⋯(被建議)『去叢林跟你的人一起』,但那不一定是原住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不幸的是,有時精神健康專家只有自己的假設,當談到文化或信仰時,那可能是錯的。」

唐醫生說,文化和語言屏障很多時會把求助者推開,「當他們嚴重理解錯誤,人們就失去興趣和動力再去尋求精神健康服務。我們絕對不想給予我們多元文化社區一些負面的經驗。」

「我知道他們來自何處」

來自不同文化的澳洲人,長久以來在接觸精神健康支援服務都面對困難,無論是語言或文化屏障、在他們社區裡對「精神病」的污名,抑或純粹不知從何開始。

在大流行疫症期間,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電話求助大增,輪候見專業人士的時間也更長,但這段時間人們可以獲得幫助卻是前所未有地重要的。

唐醫生說:「它(疫症)影響每一個人,尤其是難以探望家人的多元文化社區——與家人共處對很多文化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份。」

HeartChat其中一名心理醫生是雪梨的Jelena Zeleskov Doric,她有塞爾維亞的背景。
Dr Jelena Doric
یکی از روان‌شناسانی که نامش را درج هارت‌چت کرده، جِلِنا زلسکوف دوریک است. Source: Supplied
可以說5種巴爾幹語言和保加利亞語的她,經常接獲求助人來電說只想約見能說其語言的專家。

她說:「他們之中有一些不會說英語,他們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意思。尤其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當你想談談自己的感受、關係、情緒時,有時真的很困難。」

Doric說,她可以明白她的客戶,而不用對方解釋文化習慣,也不會令對方覺得受到指責,「對我來說是較容易理解,因為我知道他們來自何處。」


「你可以『閱讀』到文化差異,但如果你不是來自那個文化,你永遠無法理解他們正經歷甚麼。」

她也支援一些亞裔背景、說跟有移民背景的談話較有幫助的客戶,「他們多謝我,因為他們想討論文化身份問題,而由於我來自不同文化——我在這裡生活,但在那裡成長——所以你知道,那是有多元差異的。」

登上瀏覽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清單,或登記成為其中一員。


亦列出澳洲一系列各種語言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讀者如要尋求危機支援服務,可致電Lifeline熱線(電話號碼13 11 14)、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電話號碼1300 659 467)。5至25歲人士可致電Kids Helpline電話號碼1800 55 1800)。

要獲取更多資訊,可瀏覽。 

亦支援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

想了解更多廣東話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7 October 2020 7:43pm
Updated 7 October 2020 9:46pm
By Rashida Yosufzai
Presented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