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有致癌風險?

歐盟委員會表示,未有確實證據顯示合成口罩會有致癌風險,並呼籲民眾在疫情下應該繼續佩戴口罩。

歐盟委員會表示,未有確實證據顯示合成口罩會有致癌風險,並呼籲民眾在疫情下應該繼續佩戴口罩。

歐盟委員會表示,未有確實證據顯示合成口罩會有致癌風險,並呼籲民眾在疫情下應該繼續佩戴口罩。 Source: (AP Photo/Koji Sasahara)

比利時國家公眾衛生研究院於上月公布研究指,多種口罩,包括外科口罩、過濾口罩及可重用口罩中,都驗出可致癌物質「二氧化鈦」的納米微粒。

現時,「二氧化鈦」會用作口罩的增白劑,亦用於生產防曬用品、油漆、以至湯及香口膠等食品。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將「二氧化鈦」列為可致癌物質, 同時,這種存在於防曬霜和湯中的化學物質,在以納米顆粒形式吸入時被認為「可能令人類致癌」。

歐盟委員會指出,比利時的研究,對於口罩是否對佩戴者構成實際健康風險,現時尚未有定論。

歐盟代表解釋說:『據目前可知的資料,並不足以斷定含有二氧化鈦的過濾(FFP) 口罩或外科口罩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

比利時衛生部長范登布魯克(Frank Vandenbroucke)在研究發布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需要對此進行更多研究,並敦促公眾繼續使用口罩,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口罩會對用者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他還表示,比利時計劃強制生產商披露口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鈦。

負責向比利時政府提供健康衛生問題建議的比利時高級衛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使用口罩的潛在健康風險並未「超越使用它來預防新冠感染的好處」。

根據比利時的研究顯示,在由無紡合成纖維製成的口罩以及含有尼龍和聚酯纖維的口罩中發現了二氧化鈦納米顆粒。

該報告又建議,在有確鑿證據之前建議限制在口罩中使用二氧化鈦。

而在歐盟食品安全機構表示該物質並不安全後,歐盟委員會已經建議於明年年中開始,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二氧化鈦,因為人體在吸收二氧化鈦後並不能排除可能會致癌的問題。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9 November 2021 2:31pm
Updated 9 November 2021 2:42pm
By Selina K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