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之父」高錕爵士逝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之稱、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著名華人科學家高錕爵士於9月23日香港白普理寧養中心離世,享年84歲。

Sir Charles Kao

Source: Wikimedia/Apoc2400(CC BY-SA 3.0)

「高錕慈善基金」(The Charles K. Kao Found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Limited) 於9 月23日發出,指創辦人高錕於同日上午11時45分在香港辭世。新聞稿引述其夫人兼基金主席高黃美芸表示,「作為高教授的遺願,本會將繼續堅定我們的工作,致力為腦退化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服務,亦冀盼各位能支持高教授的遺願,支持相關的工作。」

 

高錕出生於1933年在中國上海,祖貫江蘇金山市,出身書香世家。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而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博士。他自小對化學和物理產生興趣,曾先後隨家人移居台灣和遷往香港,其後到英國升學和工作。1966年,他在英國做出劃時代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長距離傳遞信息。70年代初高錕曾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電子系創系教授,後於1987年獲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至1996年退休。2009年因其對光纖通訊技術研究,對環球通訊業貢獻非凡,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高錕爵士其實於2002年確診腦退化症,至時2009年才廣為人知。2010年,他與夫人高黃美芸成立「高錕慈善基金」,以為腦退化症(Alzheimer’s Disease)病患者、家屬和照顧者提供協助;並與香港各相關組織合作,提高護理水平為宗旨。

 

高錕爵士簡歷

1933年                 出生於中國上海

1948年                 移居台灣

1949年                 再遷往香港,入讀香港聖若瑟書院

1957年                 畢業於和域治理工學院(Woolwich Polytechnic)(現稱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

1965年                 取得倫敦大學學院電機工程哲學博士學位

1970年-1974年    於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執教

1987年-1996年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創立訊息工程學系、建築學系

2002年                 確診腦退化症 (Alzheimer’s Disease)

2009年                 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0年                 獲英國英女皇頒授KBE勳銜

2010年                 與夫人黃美芸成立高錕慈善基金

2018年9月23日     與世長辭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24 September 2018 2:41pm
By Louisa W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