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賺錢「誘」法!

航空專家指,業界在退款政策中誤導消費者僅是冰山一角。

A Qantas jet and a Jetstar jet sit on the tarmac at Melbourne Airport

Qantas and Jetstar resume domestic flights as coronavirus restrictions ease Source: AAP

報道,聯邦法院星期四(5 月 30 日)裁定,捷星航空在退款政策中誤導消費者,向該公司判處 200 萬元罰款。

法庭指出,航空公司在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間,其顧客退款政策涉及「虛假或誤導性陳述」,違反澳洲消費者保障法例,判處公司罰款 200 萬元。

案情指,澳洲航空(Qantas)旗下之捷星航空公司向部份受航班取消或延誤而影響的乘客表示,顧客無權獲得退款,直接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背道而馳。

有學者指出,事件只是航空公司誘騙乘客支付高昂費用的方法之一;其他剝削消費者的方式亦包括隱藏費用、附加費及「高額罰款」等。

蒙納殊大學航空業專家班伯教授(Prof Greg Bamber)表示,對法院判決及 ACCC(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公署)就個案採取行動,表示歡迎。

他表示,不少航空公司都致力尋找不同方法,盡量賺取乘客的一分一毫。
Getting stung for excess carry-on baggage fees is just one way airlines can squeeze extra dollars out of their customers.
Source: Getty
其中,班伯教授指,航空公司對乘客手提行李重量施加限制,並對任何行李超重的乘客施以「罰款」,這是航空公司賺取額外收入的最主要例子。

他又表示,航空公司亦在機票費用之上加收其他額外費,包括燃油費。他說:「當燃油價格上漲,(航空公司)很快就會提高附加費費用,但很多時這些附加費都有增無減。」

「當乘客使用信用咭訂票時,他們又不會錯過任何向消費者收取額外附加費的機會。」

班伯教授續指,航空公司又在乘客訂票時「建議」顧客購買一些他們根本無需要的出行保險及其他額外服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31 May 2019 9:30p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