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之城】ABC 紀錄片:香港抗爭者的忐忑

正當中國及香港政府對政治異見人士的打壓正不斷加劇,成千上萬香港民主抗爭人士正作出人生其中一個最艱難的決定 - 去或留。

Protesters Who Fled Hong Kong Arrive in U.S., Seeking Asylum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澳洲廣播公司時事節目《Foreign Correspondent》星期二(2 月 9 日)播出的一集節目中,訪問現年 20 歲、在香港出生的民主抗爭者 Max Mok。

家人身在香港的 Max 表示,非常關心他稱為「家」的香港的將來,但同時亦擔心自己將成為當局大規模搜捕行動的其中一個拘捕對象。

他向記者說:「香港目前的氣氛已截然不同,情況相當嚴峻。目前繼續抱持希望已變得越來越困難,剩下(繼續抗爭)的就只有最活躍的一些人。」
目前約有十萬名香港人擁有澳洲護照,而 Max 亦是其中一員。他在香港出生,高中畢業後前往墨爾本入讀大學,但在 2019 年返回香港的「家」參與「反送中」示威活動。

他說:「我當時在澳洲(透過影像)看見示威活動的情景,實在無法等待返回香港,因為我感到強烈意識去為我的家園作出貢獻。」

「恐懼之城」:謹慎言行

當年的示威活動由香港政府提出的「引渡條例修訂草案」觸發。示威者擔心中國政府以此作為侵蝕香港高度自治的手法,最終觸發長達六個月而且越趨暴力的示威浪潮。

Max 坦言,自己在示威浪潮期間變得激進,與其他示威者一同作出惡意破壞及針對親中人士的暴力行為。雖然他目前已放棄使用暴力,但強調不會因為警方加強鎮壓及已生效的「港區國安法」而退縮、放棄參與示威活動。

他指出,正當政府近期不斷高調拘捕示威活動領袖,明白在香港參與示威活動已有一定風險。「目前(在未來數個星期)我正思考的是,究竟我能否在情況急轉直下前離開香港。」

很多香港人目前已自我審查、拒絕接受媒體訪問、「謹慎言行」,以避免不慎觸碰「言論自由的底線」、觸犯含糊不清的「港區國安法」。
Protesters in Guy Fawkes masks raise their hands as they chant slogans during a rally in Hong Kong.
Eight people in Hong Kong have been arrested, including three on suspicion of violating a national security law, over the university protest. Source: AP

言論集會自由被收窄

2019 年被形容為「示威之城」的香港,觸發全球社會熱烈關注。但目前,發表異見聲音的空間經已大大縮窄。新冠病毒抗疫限制措施為警方提供極大權力,拘捕在公共場所襲擊的人士,並施以罰款。

即使疫情減退,於去年六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亦已令過去不少被視為「和平」的示威行動,目前已被視為「刑事罪行」,以確保 2019 年的「混亂、對抗」局面不會再次重演。

一名在香港生活接近 20 年的澳洲籍律師達皮蘭(Antony Dapiran)向澳洲廣播公司說:「人們揮動橫額,或高呼當年示威活動經常使用的口號,即可被捕。」

「同時亦有人似乎因發表推特貼文或接受外國媒體訪問,而被指勾結外國勢力被起訴。」
這基本上是對普通政治活動的鎮壓,但這些政治活動過往在香港是毫無問題的。
Hong Kong disqualified four opposition members of its legislature on Wednesday for endangering security.
Britain says it is fulfilling a historic and moral commitment to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fter Beijing imposed a new security law on the semi-autonomous city. Source: Getty Images AsiaPac
警方的高調搜捕行動包括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指他涉嫌欺詐及勾結外國勢力,後者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另外,前學生領袖黃之鋒亦由於「煽動非法集會」及「顛覆國家政權」被囚。他早前向澳洲廣播公司記者說:「雖然香港目前已不像以前,但憑著香港人的精神,我們可以繼續前進並克服這些威脅。」
為民主而作出的鬥爭,是一個長期的抗爭。
在接受《Foreign Correspondent》記者訪問後數天,黃之鋒被拘捕,其後被判囚 13 個月。

離開、抑或留守?

雖然 Max 並非一名高調的抗爭者,但亦難以保證安全。他的數名抗爭友人經已被當局拘捕。故此,他已作出離開的決定,希望能在海外繼續走「抗爭之路」。

正當中國政府正不斷收窄香港言論自由,預料未來數年將有 30 萬名香港人離開當地,前往英國、美國、澳洲或其他國家。由於英國政府為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持有人提供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途徑,預料其中大部份將前往英國。但中國政府隨即表示,不再承認 BNO 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

然而,Max 的家人卻希望兒子放棄參與抗爭運動,以確保他能在未來重返香港。

他坦言,自己的父親及祖父母均「積極支持政府」,故此需要隱瞞自己參與示威活動的程度。他說:「在我不在附近時,父親會(跟其他人)說,他會如何拘捕我,又指我被判監十年將是多麼好。」
Max Mok has made the decision to continue his activism in Australia. Decisions like these are splitting families in Hong Kong.
Source: ABC/ Glenn Hunt

海外戰線

Max 離開香港當天的早上,香港警方再大舉搜捕 53 名民主派人士。他在前往機場途中,說:「我對今早的拘捕行動感到害怕。這種恐懼亦包括離開這裡的恐懼...... 離開這一切(我愛的家園)。」

他說,有一種「倖存者的罪惡感」,為自己離開而留下其他「戰友」而忐忑不安。

有人質疑,前往海外參與「海外戰線」是否有任何意義。而一些人則認為,逃亡,只是一些有財力及機會的人,才可擁有的選擇,其他人則只好留在香港。

今集《Foreign Correspondent》名為《City of Fear》(譯:恐懼之城),星期二(2 月 9 日)晚上八時,於澳洲廣播公司電視台播出。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9 February 2021 4:59pm
Updated 9 February 2021 5:04p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