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上課程如何打進澳洲華人家長圈?

一場疫情令網上教育蓬勃發展,一些中國網上課程也藉此「出海」,受到不少澳洲華人家長青睞。單是其中一個課程在中國以外的學生人數就已接近三萬。有專家認為,澳中教育理念的不同,是部份華人家長熱衷於為孩子報讀中國網上課程的主要原因。

疫情爆發令中國網上課程亦深受海外家長歡迎。

疫情爆發令中國網上課程亦深受海外家長歡迎。 Source: Getty Images/ chee gin tan

去年疫情停課期間,荷伯特華人家長 Lucy 給九歲的兒子報讀了兩個中國的網上課程 - 「火花思維」和「悟空中文」。

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 Lucy 說:「學校停課,孩子在家無所事事,給他報讀兩個網課既能學點知識、充實生活,又能增加中文交流機會。」

「我侄子在中國二年級就學懂乘法,而澳洲三年級還在教整數加減。和中國比,澳洲數學不僅簡單,而且進度慢,落後不少。」
「火花思維」以遊戲形式上課,海外學生人數接近三萬。
「火花思維」以遊戲形式上課,海外學生人數接近三萬。 Source: Juan Zhang

家長:澳洲課程太簡單

Lucy 在談到給兒子報讀數學網課的初衷時說:「這類課程並未完全跟隨中澳兩國的教學大綱,而是以培養數理思維為主,圍繞一些經典的數學問題設計課程,例如雞兔同籠、間隔問題等,這是孩子在澳洲小學學不到的內容。」

Lucy 是由本地家長群組中其他家長分享的海報和討論中了解到這類課程。她說:「群裡的媽媽對澳洲的數學教育普遍感到擔憂。我們在中國接受的教育,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並且是需要花時間反覆練習才能學好的科目。」

「但澳洲一向被公認為數學差,而且小學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更讓家長對孩子的數學水平感到憂慮。」她認為,這類課程正好符合家長想加強孩子數理訓練的需求。
荷伯特華人家長 Lucy 為孩子報讀中國的數學和中文網課。
荷伯特華人家長 Lucy 為孩子報讀中國的數學和中文網課。 Source: Juan Zhang
孩子正在學琴的 Mandy 則經人推薦,為女兒選擇了 VIP 陪練。中國的鋼琴老師透過視像陪孩子練習曲目、糾正錯誤,並提供考級培訓。

Mandy 的女兒曾經跟一位本地西人老師學了兩年鋼琴。她說:「老師特別寬容,不管孩子彈得如何,總會予以讚賞,而且進度很慢。我朋友的孩子在中國同樣學了兩年,已經在準備考三級試。我女兒連一級都還未考。」

Mandy 意識到對於音樂、藝術等教育課程,本地老師和華人家長有不同的理解。 「本地老師當然技能很強,他們更注重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樂趣,以鼓勵為主,對量化的考級標準則不太在意。但華人家長可能更習慣用考級來評估孩子的學習成果。」

Mandy 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差異,無關對錯。但相較而言,網上陪練課堂的中國老師更能理解華人家長的心理。
墨爾本華人家長 Mandy 認為,網絡陪練課是面授課的有益補充。
墨爾本華人家長 Mandy 認為,網絡陪練課是面授課的有益補充。 Source: Juan Zhang

四類中國網上課程流行

目前頗受澳洲華人家長青睞的中國網上課程主要有四類。

一是數學思維課,特點是以數學觀點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其中較著名的「火花思維」的辦學企業在美國的顯示,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課程約有 38 萬名學生,較去年 3 月疫情初期大增 176.7%,其中海外學生佔 7% 左右。

第二和三類分別是美術和音樂陪練課。去年疫情封城期間,鋼琴陪練課開始在華人家長圈中流行,樂器的種類也逐漸從早期的鋼琴擴展到現在的小提琴、古箏等多種西洋及民族樂器。

此外,網上中文課堂本來已是相對成熟的網上教育產品,如「悟空中文」、「LingoAce」、「哈兔中文」等。疫情令網上中文課堂更加普及,以「悟空中文」為例,根據內部統計數據,海外學生人數已超過 10 萬人。

專家:中國教育側重分數

在清華大學畢業並在澳洲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曉慧認為,澳中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讓部份華人家長認為,澳洲基礎教育薄弱,因此傾向於用中國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她說:「中國教育的一個特點是『唯分數論』,將語文和數學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孩子解題、做題的熟練程度。」
華人小孩上中國網課能否得到預期效果,曉慧老師對此存疑。
華人小孩上中國網課能否得到預期效果,曉慧老師對此存疑。 Source: Juan Zhang
目前在一所私立學校教授數學的曉慧說:「澳洲基礎教育範圍廣泛,除了語言和數學外,還包括科學、人文、體育,甚至社交等,更注重綜合素養及培養興趣。」

她認為,畢竟澳中在教育理念和系統上差別較大,中國的網上課程不一定適合所有華人小孩,有可能會跟學校的教學內容相衝突。

學者:對孩子應該因材施教

紐卡素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教育學院副教授陳申則認為,澳洲基礎教育奉行「平民教育」的理念,對孩子不會抱有過高的期望,評價更加多元化。而且,與中國高度著重語文和數學不同,在澳洲基礎教育階段,數學和外語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更重視音樂、體育和美術。

他說:「身處其中的華人家長,仍無可避免地抱有中國傳統追求精英教育的思想,望子成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名學生正與導師一對一上課的情況。
一名學生正與導師一對一上課的情況。 Source: Juan Zhang
陳申表示,華人家長讓孩子在澳洲接受教育,但同時又熱衷於為孩子報讀中國的網上課程,正反映了他們在澳中兩種教育理念中的掙扎,即在讓孩子「成龍和成蟲之間掙扎」的矛盾心理。

他認為,中國的網上課程有不少可取之處,在增加知識的同時亦可拓寬華人小孩中文交流的渠道。

他續指:「但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愛好和性格特質來選擇網課,更要把握平衡點。過多的網課會妨礙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交流和其他興趣愛好的拓展,尤其是不能讓網課代替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4 July 2021 5:23pm
Updated 14 July 2021 5:27pm
By Juan Zha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