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華裔學者到國會議員 陳莎莉冀給政壇帶來不同觀點

新當選的Reid選區國會議員陳莎莉(Sally Sitou)是澳洲第二位華裔女性眾議員。她接受SBS中文專訪,分享了她成長故事和參選歷程,以及上任後的首要工作。

Sally Sitou and her mum

陳莎莉與母親郭美琴 Source: SBS

澳洲土生土長的陳莎莉一直為擁有華人血統「感到自豪」。其父母為老撾華裔,祖籍廣東潮陽,在越戰後於1978年來澳。

就任議員一個月後,陳莎莉和母親郭美琴在雪梨寶活(Burwood)的辦事處接受SBS普通話節目,分享她的成長故事和參選歷程,以及上任後的首要工作。

新一屆國會更多元化

在新一屆的聯邦眾議員中,亞裔比例和多元文化背景都有增強——陳莎莉便是當中一員。

在參選前曾任雪梨大學國際傳媒顧問、攻讀金融博士學位的陳莎莉,在今年大選作為工黨在Reid選區的候選人,首次競選便成功當選,奪取自由黨把持數十年的席位。
Incoming prime 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and Labor's new member for Reid, Sally Sitou soak up electoral victory in Marrickville (AAP Image/Dean Lewins)
Incoming prime 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and Labor's new member for Reid, Sally Sitou soak up electoral victory in Marrickville (AAP Image/Dean Lewins) Source: AAP
位於雪梨內西區的Reid選區是今年大選的邊緣選區之一,也是澳洲最多元化的選區之一,居民包括華裔、印度裔、韓裔、斯里蘭卡裔、意大利裔、希臘裔和中東裔等。

正如陳莎莉提到,競選期間某一天早上,她參加了在印度社區舉辦的節日活動,當晚則參加了聖帕特里克節的活動,「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日子,(各種活動)展現了選區的多元化。」

她強調國會中多元化的重要性。「不是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為了『多元化的從政者能為國會帶來甚麼』。」
你帶來不同的經驗和觀點,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將使我們的國會更強大,我們的民主更強大。

澳洲萬千家庭的奮鬥縮影

當選議員,對陳莎莉而言是踏上了新的旅途。她說,博士學業要暫時放一放,她的工作需要她全力以赴。

在接受採訪時,陳莎莉多次提及「努力奮鬥」一詞,在其家庭或所接觸的社區機構和成員,「努力」是他們的生活底色,這也是萬千家庭山長水遠來到澳洲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陳莎莉很感激她的父母,「當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他們在工廠非常努力地工作,確保我和哥哥有很好的機會。我們上了大學,有了很好的職業。」
陈莎莉与父母、哥哥合影。
陳莎莉與父母、哥哥合影。 Source: Supplied
1978年,來澳數月後,陳莎莉的父親找到了一份工廠工作,隨後母親也開始在工廠工作。夫婦倆全職工作,讓陳莎莉和哥哥在很小的時就上托兒所。郭美琴回憶那時早出晚歸,「(早上)五點多就出門,下午四五點回到家。」

這種拼搏讓他們五年之後便在雪梨西區Cabramatta買樓,之後一直工作到退休。

這對陳莎莉影響很大。雖然父母在家沒有談論政治,但她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在澳洲安居樂業、取得成功,是因為當年「工黨的一系列政策」,並不斷推動政策的實施。

「這意味著我們的家庭不用擔心醫療賬單。在教育政策方面,這意味著哥哥和我在公立學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然後我們能夠上大學。」

「(父母)他們來到這裡時英語水平不高,沒有很強的技能,但他們找到了很好而穩定的工作,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這裡開始他們的生活。」

她認為是工黨推動了教育、醫療和就業等保障系統,令民眾受益。

理想與規劃

陳莎莉表示,她一直對政治感興趣並抱有熱誠。「如果我們能讓政府為人民做正確的事情,他們就能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

她已經加入工黨15年。在中學階段,她已經開始參加一些義工活動,大學期間更深入參與了工黨的活動。

郭美琴說:「她(陳莎莉)中學的時候非常熱心,經常去做義工……只要孩子喜歡的事情,正當的,我都會去支持他們。」

陳莎莉還提到她成長過程中老師的啟蒙和教導。「我的老師不僅在學術上教我,他們還讓我思考如何去為社會儘己所能、做出貢獻。」

「我很努力學習、很努力工作,但也必須考慮清楚我想要做甚麼,想給別人的生活帶來甚麼改變——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僅僅是找一份好工作、去掙錢。我覺得我非常幸運,我的家人非常幸運。所以我怎樣才能回饋社會——這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
Sally Sitou with community kids
Sally Sitou with community kids Source: Supplied
2007年,陳莎莉加入了Bennelong選區工黨候選人Maxine Mckew的競選工作,組織義工,前後大概5個月。後者最終擊敗時任總理何華德(John Howard)而當選。

陳莎莉說:「我們在那場競選活動中非常努力。」

那場選舉讓她難以忘懷,她認為是「創造了歷史」。翌年,另一件事也給她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2008年,當總理陸克文向原住民和托勒斯海峽島民道歉……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刻。這是一個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歷史的時刻。我們需要團結起來,一起打造讓人們感到被包容的未來,這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國家。」

她說,這兩件事「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這個國家是多麼的美好」。

「我會帶來不同的觀點」

其實最初陳莎莉並無將從政作為她的職業規劃。她在雪梨大學工作多年,從沒想過會成為一名國會議員。

「尤其是聯邦政治,我一直認為那是為在生活中非常成功的人準備的,所以我真的無法想像自己會成為一名聯邦議員。」

但在過去幾年,她的想法開始改變。「我真正明白,像我這樣背景的人去競選聯邦議員很重要,因為我會帶來不同的觀點,對世界的不同理解。」

2021年10月,陳莎莉被選為Reid選區工黨候選人。其參選被視為是華人參與澳洲政治的重要縮影之一。
陳莎莉提起她參選的原因,是為人子女可以看到父輩們在澳定居、安居,「我想確保我們的國家能夠為人們提供這樣的機會,如果你來到這裡,你努力奮鬥,你可以在這裡獲得成功。」

為人父母,她考慮到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會「留給我的兒子和他這一代人一個怎樣的世界」,「他們是將要承受這一切衝擊的人」,因此她非常關注氣候變化。

作為女性,站出來參選同樣有重要意義。回顧此次競選活動,她說:「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女性來找我,說我作為候選人對她們來說意義重大——這是永遠陪伴我的東西。」

而作為移民的後代同樣如此,「我認為我的家庭故事和很多人很相似——移民的家庭——為了在澳洲取得成功,非常努力奮鬥......同樣有很多人告訴我, 有一位和他們有著相似家庭故事的人去競選聯邦議員,讓他們深受鼓舞,這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我覺得這很特別。」
陳莎莉在競選期間接受SBS訪問。
Reid 联邦选区工党候选人陈莎莉(Sally Sitou) Source: SBS
此外,教育、養老、老年護理以及醫療都是她所關注的領域。「我希望確保我們最終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加強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我們的老年護理行業、讓家庭能夠負擔得起托兒服務、將製造業帶回澳洲,並透過投資TAFE和大學來解決技能短缺問題。」

談到議員工作,陳莎莉表示首要任務是「確保兌現我們所做的承諾」,接下來與社區組織、學校、教會等機構見面,了解他們所關注的優先事項,幫助實現他們的目標。

關注「隱性歧視」

提及種族歧視時,陳莎莉表示:「這種情況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是一個更明顯的問題。如果你走在街上,人們會對你說一些話。而現在不那麼明顯了,人們知道不應該說某些事情。」

但是她仍然擔心「隱性歧視」的存在,例如在一些領域裡,領導層沒有很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令人欣慰的是事情在發生變化。「我認為我們的國會,我們在那裡的代表,開始變得更加多元化。我們看到了更強的多樣性。我們有一位來自阿富汗的女士,有來自馬來西亞的,有我……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忘「傳統」

雖然在澳洲出生,但陳莎莉一直為擁有華人血統「感到自豪」。

郭美琴提到,她家在老撾經商,結婚後不久當地爆發政變,便帶著年幼的兒子逃到泰國,在難民營居住六個月後得到澳洲接納,還獲政府派發物資。「我們非常感謝澳洲政府。」

由於她在老撾的小學和中學均就讀當地中文學校,從小也跟著家人保持中華傳統習慣,因此即使來澳多年,都未曾忘卻傳統節日和風俗。「所以我們很多節日都有(慶祝),像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這些傳統一直都有保留下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2 June 2022 6:17pm
By Xinyu Li
Presented by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