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 誕生潘多拉魔盒已開?賀建奎:倫理在我們這邊

122位科學家一致認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而賀建奎曾在去年也稱,“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

He Jiankui, left, and Zhou Xiaoqin work a computer at a laboratory in Shenzhen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He Jiankui, left, and Zhou Xiaoqin work a computer at a laboratory in Shenzhen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ource: AP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健康誕生,號稱“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而此時正值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在即。

這一消息被包括中國官媒人民網等在內的媒體轉載,但僅僅數小時後,這一事件就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

首先是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負責人稱,此前並未收到項目的倫理審查報備,正在開會討論此事。

隨後,賀建奎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發布《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聲明中說,“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緊接著,中國海內外122位科學家對所謂的“基因編輯嬰兒”表示“強烈譴責”、“堅決反對”。

26日深夜,中國衛健委發文稱與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從喜大普奔到集體聲討

這樁原本在網絡上喜大普奔的新聞為何快速淪為集體聲討的議題?學界集體憤怒焦點首先在於技術背後的巨大風險。

在122位科學家通過微博賬號“知識分子”發布的聲明中明確說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聲明中用“瘋狂”二字來形容將這項技術直接用於人體實驗。

在澳洲學界也有學者站出來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悉尼大學基因組編輯項目的負責人Greg Neely副教授透過新聞稿說,“我們不知道在不同的人類遺傳背景下靶向CCR5基因的全部影響,也沒有必要那麽急切地以犧牲無辜新生兒為代價去發現這一點”。

是明知不可為而為?

對於技術背後的風險,賀建奎本人並非不了然。

在其個人博客上貼有一篇名為《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的文章,他在文中記錄,“2017年2月初,大年初三。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由CRIPSR基因編輯發明人JenniferDoudna,GeorgeChurch 等人組織了一次閉門研討會,國際知名基因編輯專家、社會學家、倫理專家和政府代表共19名參加”。

當時,賀建奎提出了五大安全性問題,並且結論是“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Scientist Qin Jinzhou looks through the lenses of a microscope in He Jiankui's lab in Guangdong, China.
Scientist Qin Jinzhou looks through the lenses of a microscope in He Jiankui's lab in Guangdong, China. Source: AP
而根據賀建奎提供給美聯社的材料,一些科學家認為到目前為止測試還不足以排除基因編輯可能造成的傷害,還指出有證據表明編輯工作並不完整,至少有一個雙胞胎看起來是由發生各種改變的細胞拼湊而成。

美聯社的報道中同時稱,即使編輯工作完美,沒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面臨著感染某些其他病毒(例如西尼羅河)和流感的高風險。

作為專業學者,賀建奎為何會在了然風險的前提下依然選擇了:做!

在美聯社對賀建奎的獨家專訪中,賀建奎說,“我自覺責任重大,不僅要開創先河,還要做出典範。”

但他同時是一個商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他於2012年7月在深圳創辦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後陸續成為多家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悉尼大學基因組編輯項目的負責人Greg Neely副教授認為這其中更多的動機可能是源於科學家個體對榮譽的追求,但他提醒說,“可能會為這種狂妄自大而付出代價”。

122名中外科學家在聯名譴責中說,“潘多拉魔盒已打開”。

但賀建奎此前曾回應,“歷史將會證明,倫理站在我們這一邊(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根據原定的行程安排,處於風口浪尖的賀建奎將在明天(28日)上午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

分享
Published 27 November 2018 12:42pm
Updated 28 November 2018 5:03pm
By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