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遽逝:「含笑駕鶴倚天飛」

「飛雪連天成絶響,笑書神俠留人間。」

Jin Yong

Source: BBC; Reuters

武俠小說作家、筆名「金庸」的查良鏞昨日(10 月 30 日)離世,享年 94 歲。據悉,昨日下午,他在親友的陪伴下,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

查良鏞於 1924 年 3 月 10 日生於中國浙江海寧市,為徐志摩表弟,1948 年移居香港。

查良鏞兒子查傳倜在社交媒體留言,感謝各方好友慰問,抱歉未能即時接聽電話及短信。在香港,查良鏞的多名好友及多位知名人士亦紛紛表示哀悼。

報道,查傳倜在微信上載查良鏞生前圖片,並且配上語句:
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慾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
「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當中不少亦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作品,甚至電腦遊戲。
Jin Yong
Source: CNA

1959 年創立《明報》

查良鏞是資深報人。報道,1946 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 年調往香港分社。

後來金庸不滿《大公報》政治色彩濃厚,不能夠發表反對「大躍進」運動路線的意見,他認為這違反自己做新聞工作者的本意,所以在 1957 年離開《大公報》。

1959 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及新加坡《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除了連載武俠小說,《明報》刊登的由金庸撰寫的社論也影響深遠,特別是中國大陸正經歷動蕩不安的 1960、70 年代,《明報》成為報道中國消息的權威,也滿足了香港人對大陸資訊的訴求。

明報報業集團發表聲明表示,《明報》全體成員對此深感惋惜及難過,對查良鏞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聲明說,查良鏞遽逝,對《明報》、對香港新聞事業,乃至對華文文學界,無疑是一大損失。

集團表示,查良鏞是明報報業集團主席張曉卿丹斯里拿督的好友,《明報》在新聞業打拼多年,邁向一甲子,如非當年查良鏞不怕艱辛,殫精竭慮,以一支健筆打出名堂,無以臻此。

各方悼念

查良鏞在 80 年代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但在 1989 年「六四事件」發生後,與李柱銘和另一位民主派元老司徒華分別辭任起草委員。

然而,查良鏞在 1988 年與商人草委查濟民提出了以選舉團選舉香港行政長官、限制立法會直選議席數目的「雙查方案」引起民主派不滿,也最終經修改後成為了沿用至今,由選舉委員會產生香港特首制度。

李柱銘也對「雙查方案」感到失望,但他對記者說,不會怪責查良鏞當年提出此方案。

「除了我跟華叔(司徒華)在全力爭取民主外,他應該是第三個了……(爭取普選失敗)那不關查先生的事,他也盡力了。」

李柱銘形容,金庸是一位斯文、認真、投入、負責的人。

香港作家倪匡表示,查良鏞對文學的貢獻不止在於香港,並以「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16 個字,總結對方成就。他認為,即使對方去世,留下來的作品會「萬歲萬歲地流傳下去」。

另一名作家陶傑則表示,受查良鏞的啟發,堅持寫作至今,形容查良鏞是中國近 300 年來最傑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不止在小說創作,在報業的貢獻亦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他表示,查良鏞的三點堅持,包括要有原則、有分寸和有底線,是最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地方。
Jin Yong
Source: BBC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31 October 2018 11:00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40pm
By Winmas Yu, Ivan L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