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也要中立】Lego誓言消除「性別偏見」及「有害刻板印象」

Lego 目前設有專為女童而設的產品線,但只承諾將市場營銷活動及產品線變得「性別中立化」,以及「對所有人都合適」。

Children playing with lego bricks.

Children playing with lego bricks. Source: Pixsell

丹麥玩具製造商 Lego(「樂高」)表示,將不會再明確劃分男女玩具產品。此前,一項研究發現,年輕女孩仍受到性別刻板印象所窒礙。

被視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玩具品牌之一的 Lego 公司,指旗下產品有可能被人視為僅為男孩而設的玩具,並將女孩排除在外。公司現誓言要令產品變得更具包容性、「免於性別偏見及有害刻板印象」,以改變社會對性別定型的看法。
公司指:「透過創意遊戲所得到的好處,例如建立信心、創造力及溝通技巧,所有兒童都應感受得到。但我們目前仍持守著古老的刻板印象,將部份活動標記為只適合一個指定的性別。」

「LEGO 集團明白我們可以在糾正這一問題方面發揮作用。公司將確保任何兒童不論其性別認同,都應感到他們有能力砌出他們喜歡的東西,並以一種能協助他們發展及激發獨特才能的方式玩耍。」
有一向推動市場營銷中消除性別偏見的組織,則對有關決定表示歡迎。

美國媒體評論員兼 Lego 歷史學家海恩斯(Rebecca Hains)博士表示,該公司的這一項宣佈是一個「重要一步」。

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他們在業內有一個相當大的力量。Lego 採取的一步,其他人都可能會跟隨。」
適逢 10 月 11 日國際女童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Lego 公司委託 Geena Davis 媒體性別研究所進行研究,談到性別定型產品及行銷手法對兒童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現今女童「較少受到典型性別偏見的約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仍會受到「社會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所窒礙。
調查顯示,只有 62% 受訪女童認為某些遊戲僅為男或女同而設。相反,有同樣觀點的受訪男童則較多,有 74%。

女童亦更願意接受不同類型兼與一般性別定型有別的遊戲。

調查亦發現,有 71% 受訪男童表示,擔心若選擇一些「其他性別的玩意」,會被人取笑。
Lego is launching its new 'Ready for Girls' campaign.
Lego is launching its new 'Ready for Girls' campaign. Source: Supplied: Lego
公司表示:「LEGO 集團知道,男童在選擇創造性遊戲或傳統被視為異性玩意時,亦面對著刻板偏見的情況。」

「調查結果進一步表明,男童一般更有可能被鼓勵參與體育及與 STEM 有關的遊戲(數碼、科學、建築、工具等),而女童則通常被鼓勵參與其他更具思考性、藝術性及與演出有關的活動。」

有關調查訪問了包括中國、捷克、日本、波蘭、俄羅斯、英國及美國在內的七個國家的七千名家長以及 6-14 歲兒童。
在 1932 年創辦的 Lego 公司,過往一向在提供無性別偏見的產品及市場營銷手法方面享有盛譽。

產品著名的黃色 Minifigure 人像公仔,具有男女同體及不設種族分別的特質,容許兒童自行配搭以區分性別。
A Lego ad from the early 1980s
"What it is, is beautiful." A classic lego advertisement from 1981, which encouraged boys and girls to build together. Source: LEGO Company
但自 1980 年代開始,公司亦開始推出一些涉及性別刻板印象的玩具商品。

海恩斯博士指:「雖然 Lego 在七十年代作為一個性別包容的品牌,卻在八十年代這個兒童營銷及媒體性別分化的嚴重時期,拋棄女童而只追求男童市場。」

「其後,Lego 後悔他們錯失了一半兒童市場的潛在利潤。因此,為了重新將女童納入該品牌,Lego 於 2012 年推出專為女童而設的性別刻板『Lego Friends』系列。」
Dream Toys 2012 - Launch Photocall
A Lego Friends set. Source: Getty Images Europe
「Lego Friends」系列以具有清晰不同性別的「迷你公仔」人像,並使用粉紅色及紫色配色,是該公司最暢銷的產品系列之一,甚至催生了一套電視動畫系列,成功為該公司吸納女童市場份額。

但有關產品線卻由於過份依賴與女童玩具相關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受到批評。

「Lego Friends」的人像公仔亦與 Lego 其他產品線有較少兼容性,而在動態及自組配搭方面亦受到限制。
相反,公司亦曾推出多條具有原創動作故事情節並突出男性主角的產品線。

同時,公司亦獲得多個傳統上傾向男性觀眾的流行文化特許經營權授權推出相關主題產品,包括《星球大戰》、《印第安納瓊斯》、《蝙蝠俠》等。

公司未有透露改革的詳情。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2 October 2021 5:00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0pm
By Naveen Razik,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