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定居指南】認識本地LGBTIQ權益

雖然澳洲在2017年12月已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但LGBTI支持者仍繼續提倡爭取更廣泛的權益。

LGBTIQ Rights

LGBTI activists continue to advocate for wider rights despite the legalis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in December 2017. Source: Getty Images/LumiNola

根據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一項調查,澳洲是全球最包容的國家之一,每10名澳洲人中,有近8人認為社會應該接受同性戀。

LGBTI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的統稱。但(Equality Australia)的法律總監Ghassan Kassisieh解釋,有些文化沒有形容另類性別取向或其他性別的特定統稱。
「我們談論浪漫和性吸引力時,是意指其性別。然而,出生性別不一定與其內在性別一致。」
LGBTIQ Rights
LGBTI is a collective term referring to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or intersex people. Source: Getty Images/Gerardo Barreto/EyeEm

澳洲的LGBTIQ權益史

在英國帝國法律的影響下,在澳洲同性戀曾屬於刑事犯罪。

直至1924年前,在新州男男性行為可被判終身監禁。而在維州,直至1949年前,同性戀行為可被處死刑。

雖然自1975年南澳修訂有關法例後,其他州份陸續將同性戀列為合法化,但塔州須等到1997年才成為最後一個通過的州份。
LGBTIQ Rights
Stop Homophobia sign Source: Getty Images/Jason Taellious

性取向轉化療法

人權法律中心、Le Trobe大學、及維州男女同性戀健康機構、和La Trobe大學在估計,澳洲多達10%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變性人仍需接受性取向轉化治療。

對於許多人,包括曾用盡辦法試圖改變性取向的前牧師阿法瑪薩加(Andre Afamasaga)來說,這是一次痛苦的經歷。
「只是一種打破男同性戀的意識形態,強調你出了問題,同性戀是你的錯,你是壞人,上帝需要修理你。」
雖然在愉快的基督教家庭下長大,但阿法瑪薩加一直對成為男同性戀者帶著恥辱和內疚。

全國LGBTI健康聯盟的統計數字顯示, 年介16至27歲的LGBTI年輕人的自殺傾向較其他年齡的人高出五倍。

至於阿法瑪薩加,雖然他有深厚信仰和曾任牧師,但因為他的性取向與宗教觀無法兼容,他曾一度想過放棄生命。
「當踏入40歲,我開始意識到同性戀和信仰不會改變到我的看法。我只是感到孤獨,一生的孤獨,所以自殺的念頭愈來愈強。」
這種感覺最終令阿法瑪薩加出櫃,面對自己的真實身份。
LGBTIQ Rights
Same-sex couple getting married. Source: Getty Images/Maskot

騷擾與歧視

澳洲人權委員會在2014年發表的顯示,每10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變性人中,就有6人曾遭言語欺凌,及有2人曾遭肢體欺凌。而跨性別男性的比例更高 ,其次是跨性別女性。

為確保澳洲人獲足以夠社會及衛生服務,澳洲公平機構爭取將性取向、性別認同和性別特徵等問題納入人口普查。

澳洲GLBTIQ多元文化委員會(AGMC)主席兼神經心理學家Judy Tang博士表示,社會對酷兒存在根深柢固的偏見,令本身已受種族歧視的人面對更多挑戰。

LGBTIQ的現今權利

在2008年,陸克文(Kevin Rudd)政府透過聯邦法例消除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如退休金計劃、社會保障、工人補償、稅收、移民、公民身份、長者護理和衛生服務等。

Ghassan Kassisieh表示,80年代的改革,是促成今日澳洲法律承認同性關係的重要先驅者,給予他們與夫婦同等的權利,如收養孩子、醫院探望伴侶,以及為伴侶葬禮決策和繼承財產的權利等等。

自2017年12月以來,全國郵政調查顯示有61.6%人口支持婚姻平等,支持同性伴侶在澳洲合法結婚。2018年4月起,所有澳洲州份及領地的同性伴侶,獲准共同領養孩子。

澳洲作家Maria Pallotta-Chiarolli表示,對一些移民家庭來說,同性伴侶能夠領養子女是一件「改變遊戲規則」的事。
「只要步入婚姻和有了孩子,長輩便會覺得無論如何,都必須照顧下一代孩子,讓許多家庭再次團聚一起。」
但澳洲公平機構認為,要令每名澳洲人享有同等權利,仍需進行更多廣泛社會改革。

如果你感到掙扎及需要傾訴,請致電Lifeline生命熱線13 11 14、防止自殺服務熱線1300 659 467、熱線1800 737 732、及兒童求助熱線1800 55 1800。欲知更多資訊請瀏覽網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7 February 2020 11:24am
Updated 2 March 2020 1:07am
By Amy Chien-Yu Wang
Presented by Margarita Vasileva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