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大選2019】工黨慘敗原因

工黨輸了穩操勝算的一仗,被連任政府的總理莫理遜形容為奇蹟誕生。索頓從16歲就開始追逐的總理夢,幾乎垂手可得,到最終要從黨領袖退下來,不過是一天的事情,政治從來都是一天都嫌長。

The electorate did not warm to Bill Shorten for the most part.

Bill Shorten concedes defeat at the Federal Labor Reception. Source: AAP

工黨競選的時候,雄心勃勃地為未來進行大改革,從醫療到稅務,還有氣候變化,給外界的印象只是花費大,卻欠缺整體的遠景。

墨爾本大學學者博蒙特(Adrian Beaumont)認為,下屆成為反對黨的工黨,今後的方向該朝向小目標的政策。

「他們的教訓是不要再訂下重大政策,例如氣候變化的目標,又或是取消紅利抵免的回扣。」

在選舉期間,調查發現有三份之一選民對工黨的紅利抵免尤其關注,當中有好一部份的選民將會受到影響。

另外,推出的經濟政策既複雜又難明,一般選民未必可以理解。

負扣稅也是推銷乏力,聽起來陳腔濫調,再加上近兩年,各主要的城市樓價下滑,經濟分析師對樓價及租金提出的警告起了有限的作用,最終令到莫理遜將這項政策形容為另一項稅務,遭受到打擊。

還有,工黨針對高收入人士的減稅計劃,企圖將該筆收入,轉投到其他服務之中,並為到低收入人士減稅,最後出現問題,為社會帶來分化。

索頓經常談及「城中的高端人口」,大概是取自銀行皇家聆訊,企圖製造反對大企業、貪婪者以及富有人士的大圍氣氛。

而莫理遜輕易地將該項政策總結為:「工黨的競選承諾就是要增加3870億元的新稅」令人望而生畏。

索頓知道大勢巳去,在敗選演說中說道:「他巳經傾出全部,說明一切。」

工黨的競選工程給選民的印象就是:澳洲未來的遠境好昂貴。

若要問細節,索頓似乎沒法可以提供,並與在場記者生拗。

他不願透露氣候減排目標的成本有多少,令人再進一步相信,他不單不能相信,而且他的想法很危險。

墨爾本《時代報》政治記者克羅(David Crowe)評莫理遜非常懂得將競選重點放在監察反對黨的政策上。

「他在競選活動中非常敏銳並達致成效,不被對手視為打擊的目標,反將每一個問題轉化成針對索頓的個人身上。」

而時事評論員格拉頓(Michelle Grattan)稱,兩黨聯盟的競選活動比外界預期的更強勢。

當了六年反對黨領袖,索頓從開初到最後都不受人愛戴,莫理遜上場八個月,個人民望都一直佔優。

索頓暗插前總理陸克文、吉拉德令人無法洗去對他暗戰傷人和搞派系的壞印象,還有是他在傳媒跟前擺出的一幅生硬表情。

今次的失敗對工黨打擊極為嚴重,過去用了六年時間來建立今天,以為垂手可得卻又在掌握之外。

鐵定2022年再捲土重來。

分享
Published 20 May 2019 9:06am
Updated 20 May 2019 5:24pm
By Ida Ch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