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市藥房被揭為代購客戶提早開舖

墨爾本一間藥房被人拍攝到在正式開店前讓多名排隊等候的「奶粉兵團」入內搶購奶粉,有報道指該批「中國人購物者」在奶粉還未上架前便一箱箱取走。

Shoppers queue for baby formula delivery.

Source: Genevieve Alison/Herald Sun

墨爾本一間藥房被人拍攝到在正式開店前讓多名排隊等候的「奶粉兵團」入內搶購奶粉,有報道指該批「中國人購物者」在奶粉還未上架前便一箱箱取走。

報道,位於墨爾本 Flinders Lane 及 Elizabeth Street 交界的 My Chemist 藥房,上星期有至少兩天被人發現在早上七時已有接近 20 名顧客在藥房門外排隊輪候,部份更攜有購物車。

店員在早上 7 時 30 分讓輪候的顧客入內,而顧客則將多箱仍未上架的 A2 及 Aptamil 嬰兒配方奶粉搶購一空。

據稱,該藥房每逢星期一、三、五都會有新一批奶粉運抵。

報道,情況在復活節星期一(公眾假期)亦有出現。

一名名為 Paul 的當地居民表示,對於有商家容許一些沒有嬰孩的人士大量購入奶粉、褫奪本地母親的利益,感到非常驚訝。

此外,在附近的另一間 My Chemist 分店,甚至設有「包裝及郵遞服務」,為代購客戶代為將產品直接送回中國。
The shoppers line up from 7am.
Source: Genevieve Alison/Herald Sun
上月,一名 31 歲雪梨女子向媒體表示,自己每星期向 1,500 名常客寄送澳洲商品,賺得 1,700 澳元的盈利;整年計年利可高達九萬元。

她說:「我自己亦有一份全職工作;代購只是我在週末的額外工作。」

新聞集團表示,目前澳洲約有八萬名代購人士,當中大部份為中國留學生。他們在社交媒體微博或微信上出售嬰兒配方奶粉、維他命補充劑及護膚品,部份人士每年可藉此業務賺取超過十萬澳元。

根據新創立的澳中代購協會數字顯示,代購市場每年市值約 8.5 億元;而該協會的成立亦得到兩大政黨的鼎力支持。

上月,小企業部長勞迪(Craig Laundy)表示,代購業務是澳洲其中一個最重要及發展最急速的貿易渠道。

同時,反對黨貿易事務發言人克萊爾(Jason Clare)亦指出,代購事業為本地生產商帶來出口商品到中國的新機遇,整體對澳洲經濟有利。

以下片段取自七號電視台。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2 April 2018 10:12am
Updated 2 April 2018 10:25a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