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詐騙投資 受訪雪梨香港移民損失高達12萬

在網上認識騙徒遭騙去12萬元的雪梨香港移民M先生,今日(11月22日)向SBS中文表示,他向新州警方報案但不獲受理,警方指因為提供的被騙資料都涉及中國大陸。新州警方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李小蘭指出,由於新州與中國大陸法律制度不同,加上本地警方當局與大陸有關當局沒有直接合作,所以很難追查跨境詐騙案。

被騙受害人展示聲稱來自香港警方通訊。

Source: SBS

要點

  • 雪梨香港移民M先生在網上認識朋友,幾個月後被誘騙投資香港股市一隻小股,損失8萬澳元
  • M先生後來再被誘騙買加密貨幣,損失4萬5千澳元
  • M先生在微信收到聲稱香港警方通訊,表示知道他被騙,要求按鏈接匯款,以便到中國大陸調查騙徒
  • 新州警方聯絡主任李小蘭:網上結識朋友要謹慎,涉及金錢更要提高警惕,投資前要多諮詢熟悉有關投資例如股票、貨幣的人士

居住在雪梨的M先生被騙去總共12萬元後,不敢讓家人知道,想向警方報案但擔心不諳英文,由SBS中文協助下,上星期向所屬地區的警方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求助,到警署報案,但獲得的答覆是本地警方未能受理。M先生並向SBS中文展示騙徒透過社交網站與他的通訊(見上圖)。

曾經投資股票破產

M先生從香港移民來澳洲超過30年,他向SBS中文透露,其實早在到澳洲初期,他經香港的金融公司投資包括股市、貨幣及黃金,結果虧損至破產,所以他今次遭騙徒借投資股票及貨幣的名義,失去12萬元,如果公開,擔心家人會受刺激導致出現健康問題。他透露損失幾乎是他全部養老積蓄。
「都是貪心,同時自己的性格喜歡冒險,也會固執不聽其他人的勸告。」
M先生自責並感後悔,表示也是因為自己曾經在投資失敗過,以為今次可以賺回以前輸去的部份錢。

大約半年前,M先生在網上社交網站認識一名女子,互相交流一段時間後,對方就經常顯示在股票市場賺錢的業績單。

「第一次對方社交網聯絡時是找錯人,之後就每天都會聯絡聊天,現在想來就是釣魚。」

對方是年青女子,並提供一個在中國大陸南昌的住址,M先生說,對方發的照片是相當漂亮,他也有向對方透露自己曾經在股票等的投資虧損,所以不會再投資股票。

「之後對方經常發出投資股票業績單,顯示獲利10%甚至50%,自己就開始心動。」

後來對方說,是跟她的舅父投資,可以介紹舅父給M先生,聯絡後,那個聲稱是舅父的男子,叫M先生準備一筆錢,等機會投資。

遭誘騙投資香港小股

到7月下旬,M先生已變賣自己的澳洲股票,湊合共10萬澳元,等候對方舅父的指示投資股票。

「當日是透過本地投資公司,去買香港股市一隻小股,買入價是0.3236港元,但上午買入後很快就急跌,下午更崩盤,連沽出都不能。」

M先生要兩三日後才能將股票脫手,賣出時該股票已經是「仙股」。他的10萬澳元投資,兩三日後虧損8萬,只剩下2萬。

「估計這個是大集團詐騙,在海外不同國家誘騙,集合很多人同一時間投資,推高股價,這個集團就在股票市場賺錢。」M先生向SBS中文表示,雖然是透過本地大規模的金融公司,真正去投資,但估計對方是大集團,引誘大批受騙人同一時間買該小股,來推高股價,集團就將所持該小股的大量股票拋售圖利。

當時對方也表示因為有大股東拋售,所以股價急跌,答應會再留意機會,幫M先生將錢賺回來。

到今個月11月中,對方就向M先生介紹投資加密貨幣,並表示可以把M先生在7月股市輸去的錢賺回來,而所需的資金要4萬多澳元。

當時M先生要動用最後的積蓄,湊合4萬5千澳元,經銀行轉到一個買加密貨幣,叫Coinifp的網站。
「當轉賬時,銀行方面打電話來說,這個可能涉及詐騙,但我回應這是安全,可以匯錢。」M先生憶述時也自責沒有聽取銀行勸告。
對方在11月15日當天叫M先生下單透過該加密貨幣網站投資,話肯定賺錢,於是M先生將4萬5千澳元折合3萬2千多美元,按對方指示投資,結果幾小時已經「爆倉」,沒有結餘。

M先生接受訪問時,並向SBS中文展示當天他投資失利後,竟然在微信接到聲稱來自香港警方的通信,表示知道他投資失利,但其實是遭詐騙,香港警方可以追緝騙徒,但由於涉及在中國大陸的調查,要額外資源,所以要M先生按鏈接匯款。

「當時我已經醒覺,為何我投資失利,香港警方會馬上知道,我今次就再沒有上當。」M先生表示,希望能夠在雪梨本地報案,將騙徒繩之於法,他也知道失去的錢未必可以取回,但希望可以避免再有人受騙。

網上個人投資被騙難追回損失

新州警方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李小蘭接受SBS中文訪問回應表示,上述事件由其他區的同事處理,她未知道受害人實際提供的資料。

李小蘭解釋如果透過本地的投資公司投資,而懷疑涉及操控而受騙,可以向本地監管金融機構的政府當局投訴。

澳洲監管金融的政府當局,是澳洲證券及投資公署Australian Securities & Investments Commission。

李小蘭指出,如果在網上的個人投資被騙,即使調查,能夠找回被騙資金的機會是很小。

她提醒,其實澳洲四大銀行,又或者本地規模大的投資公司,都可以投資不同的海外股票市場,以及其他例如貨幣投資等。有意投資的人士,可以透過本地銀行及規模大並可靠的投資公司投資。
「尤其在網上認識的,要特別小心,應該一提到涉及錢,就要『叮一聲』,響起警鐘,謹慎避免受騙,並應該多諮詢熟悉投資與股票市場的人士。」
李小蘭同意,自爆發新冠疫情引發封城,民眾可能會傾向網上聊天,容易被騙徒有機可乘。

她指出,可能亞洲人有儲蓄習慣,當中涉及華人被騙的事件也不少,其實警方經常與社區團體合辦安全講座,包括如何避免遭詐騙。「避免遭詐騙是較受歡迎的安全講座主題,經常要重複舉辦。」

騙徒利用建立感情令受害人上當

李小蘭說:「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除了利誘,例如會賺錢外,也利用建立感情,繼而令受害人減低戒心的情況下上當。」

其中有騙案是利用事主的同情心,受害人並非有錢,網上認識一位男朋友,對方說是銀行員工,銀行推出員工可認購的投資,對方說如果自己不投資,擔心可能影響升職機會,事主就自願提出協助,將僅有的儲蓄借給對方,最後發現是被騙。

有關M先生的情況,李小蘭指騙徒是花時間,先交朋友,其實可能提供的個人資料例如姓名,甚至是相片都是假的。她說,也遇過有報案受害人帶同錄音,但其實都未必可以成為證據。

李小蘭表示,也有不少受騙人士,因為不想家人知道,所以未必報案。被騙的實際數字,可能比官方的數字多。

對於M先生到警署,未能落案受理,李小蘭回應說,如果經過本地銀行及投資公司,因為本地有監管條例等,令警方可以調查及追緝,否則很難採取行動。

李小蘭鼓勵說,雖然現在警方未有受理落案,但如果日後受害人有更多資料協助調查,可以再到警署報案。她並表示,如果在新州有華人懷疑自己受騙,或成為罪案受害人,而不知道如何聯絡警方報案,可以聯絡她,電話:(02) 9633 0749 或 0411 484 315。
她強調,報案的資料是保密,警方不會公開給其他人包括受害人家人知道。

期望不會再有人同樣被騙

M先生就表示,也明白本地警方不受理的原因,他說日後有機會的話,會返回中國大陸,向當地的執法機關舉報。

他現在也提高警惕,在網上任何不認識的人,都不會回應,不認識的來電也不會接聽電話。

「好彩騙徒在第一次沒有讓我賺錢,否則可能被騙更多。」M先生承認這可能是阿Q精神,他並表示接受訪問,是希望其他人知道他的被騙經過,不會上當,沒有人會步他後塵,遭騙徒用相同手法詐騙而蒙受損失。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2 November 2021 8:04pm
Updated 22 November 2021 8:31pm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