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超食品過度包裝:澳洲華人推動全面走塑

每當墨爾本夫妻 Brian Ooi 及 Jian Loh 兩人踏足亞洲食品超市購物,他們都越來越對食品包裝所使用塑膠的數量感到震驚,嚴重程度令他們不得不採取行動。

Brian Ooi and Jian Loh of Naked Asian Grocer.

Brian Ooi and Jian Loh of Naked Asian Grocer. Source: Tania Lee

要點:

  • 絕大部份亞洲超市食品都是由海外進口,而且本身亦以少量作獨立包裝,令本地獨立食品超市不得不面對塑膠廢物過多的問題。
  • 小型商家表示,他們無能力影響進口食品包裝的方法,同時亦只有少量顧客要求減少塑膠廢物。
  • 一對墨爾本夫妻正透過容許顧客以無塑膠的方式購買亞洲食品,聯手抗擊塑膠包裝廢物,
全澳各地的亞洲食品超市,塑膠隨處可見。

舉例,表面上,顧客根本無從得知一罐中式蛋卷中,內裡究竟是否有分成一件件細份的獨立包裝。
Egg rolls packed using multiple layers (left), loosely packed in another different tin.
Flaky egg roll biscuits in multiple layers of packaging (left), carefully placed in another tin. Source: Tania Lee
東亞及東南亞背景的人士一向主張整潔、衞生、方便,再加上送禮講求的體面,導致超市內不少產品都用上大量塑膠過度包裝。

澳洲全國各地的亞洲超市,不論是新鮮或經加工處理的蔬菜,雪藏水餃雲吞,以至乾麵,均以大量即棄塑膠包裝。

看著一餐正餐後所產生的大量即棄塑膠廢物,迫使從事電子工程的 Brian Ooi 及從事市場營銷的 Jian Loh 開設全國「首個」無塑膠亞洲食品超市。

推廣可持續生活模式的「緩慢步伐」

兩夫妻創立的網上商店「Naked Asian Grocer」,進出貨品的模式均與其他亞洲超市有所不同。

創立商店的目標,是在達致有利可圖的同時,減少營運食品店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同時鼓勵那些嘗試改變生活習慣的人,能堅持著這種更可持續的生活模式。

2008 年與未婚夫 Brian 由馬來西亞檳城移居澳洲的 Jian 說:「定價方面,我們嘗試盡可能令價格最為低廉。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開始這種生活習慣,並一直堅持。」
Brian Ooi sorting through bulk bags of dried noodles.
Brian Ooi sorting through bulk bags of dried noodles. Source: Tania Lee
當然過程間亦會遇上挑戰,包括要尋找一些願意適應他們的指定要求的供應商,例如以一個而非兩個膠袋盛載商品,甚或以一大批供應商品。

Jian 說:「我們向顧客坦言,我們並非 100% 無塑膠,但我們正向著這個目標邁進。我們的供應鏈中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他們夫妻二人在日間完成各自的工作後,晚上就在家中的車房經營他們的網上商店。

他們表示,大部份供應商在考慮過要為他們這個「蚊型」公司的要求而要承擔的額外工序後,都婉拒了合作機會。

Brian 說:「當你有一間或兩間願意為你這樣做(的公司),過程就變得更加簡單,我們亦可以向他們展示其實工序並非如此困難。」
Plastic-free Asian staples.
Plastic-free Asian staples. Source: Naked Asian Grocer
網店在今年二月開業。兩人表示「已達成所有要求」,並正朝著擴充業務並全職投身業務作為夢想,希望在全國各首府城市開設實體商店。

他們希望終有一天,實體商店將容許顧客自備器皿,購買新鮮蔬菜水果、調味料、白米、雪藏食品、餅乾等。

Jian 說:「若我們有一間實體零售店,絕對會為我們提供更多選擇及機遇。」

大型零售商舖及食品廠設包裝目標 小型企業有待跟隨

各州及領地政府法例以至聯邦政府自願性質的計劃,均正推動業內減低塑膠污染。

其中一項全國性協定《國家包裝目標》(National Packaging Targets),目標是在 2025 年或之前達致百份百包裝物料可循環再用、可回收或可分解,甚至全部符合這三項要求。

除此以外,《目標》亦希望達至包裝所使用的塑膠,有七成是可回收或可分解,並停用即棄塑膠。

目前,約有 89% 塑膠「理論上」可回收,但並非全部均有被回收。其餘 11% 則不可回收或難以辨別。
Although almost all plastic is recyclable, a vast majority isn't in Australia.
Although almost all plastic is recyclable, a vast majority isn't in Australia. Source: AAP
有關目標協定由澳洲包裝公約組織(Australian Packaging Covenant Organisation;APCO)帶領,適用於所有在澳洲製造、使用及出售的包裝。

目前本地各大型連鎖超市以及跨國品牌均有簽署協定,包括 Woolworths、Coles、可口可樂阿瑪提爾、雀巢等。

APCO 行政總裁唐納利(Brooke Donnelly)表示,該組織正將視線轉移到中小型商企,包括供應海外生產商品的本地進口商,並教導他們

唐納利說:「最困難的是要改變大家對作出改變及締造更正面的環境成果方面缺乏動力的態度。」

她在談及一些由包裝策略尚未成熟及可持續的國家,進口商品的本地企業時,說:「過渡的過程將是艱難的,但並非不可能。有資源及工具,可以協助企業作出這些改變。」

但一名進口亞洲食品的墨爾本進口及批發商 Peter(化名)向 SBS 中文表示,他們並不知道有任何聯邦或州及領地關於減少使用塑膠的計劃,同時亦未有收到顧客要求改變現行食品包裝方法。

當被問及會否簽署相類似協定,他說:「歸根究底這是基於經濟...... 我需要看見所節省的(金錢)超過投入的成本。如果政府希望我們改變,這必須是經濟上可行。」

「當政府提出(關於包裝物料要求等)技術上資料,我認為海外生產商必須遵照有關規定,否則我們就無法進口有關產品。」
Australia's environment ministers have agreed to phase out a raft of single-use plastics by 2025.
Australia's environment ministers have agreed to phase out a raft of single-use plastics by 2025. Source: AP
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研究計劃主任魯亞德(Vincent Rouillard)表示,2025 年《全國包裝目標》過度激進。

他說:「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政府對包裝行業提供實質上的支援。」
澳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Australia)塑膠政策主任諾貝爾(Kate Nobel)表示,不但是本地,目前全球有一個清晰的趨勢,消除市面上不可回收的塑膠包裝物料。

舉例,中國正實施大量新政策,禁止多種類型的塑膠袋、塑膠密封包裝及其他多款即棄塑膠產品。

諾貝爾說:「長遠而言,這將影響出口到澳洲的產品。」

有鑑於塑膠對環境造成的毀滅性後果,世界自然基金會目前正要求設立強制性停用塑膠目標。

「我們不認為,若維持自願性質,這些目標可以成功達成。」

Peter 則說:「政府要首先負責制定計劃,並為我們提供一些說明甚麼包裝屬於環保的資訊,我們就可以轉交予供應商。」

供應鏈底層的「無能為力」

林智強(Chris Lam)在雪梨唐人街自家經營一間亞洲食品超市「東南亞」,店舖內由海外進口的食品,都是以細小散裝形式出售。
Asian grocery store owner Chris Lam.
Asian grocery store owner Chris Lam. Source: Ranky Law
他認為,自己對食品如何包裝,有非常少的控制權。

林智強說:「作為零售商,我們不會由於食品包裝,而避免(購入)指定產品或指定供應商。我們絕對是處於供應鏈的非常低層。」

不過,全國零售商協會(National Retailers Association)的政策主任斯托特(David Stout)則並不認同。

他說:「他們以為自己欠缺能力,但實際上卻有(影響力)。他們可以停止購入。」 

「這種影響力需要透過供應鏈逐層傳遞。生產商將會是決定需要使用甚麼包裝的最適當人選。」

林智強認為,責任在於生產商及政府,而意見則要由消費者直接提出。

他補充,店舖的大部份顧客都並未參與「零塑膠運動」,甚至與這運動背道而馳。
Asian snacks covered in multiple layers of single-use plastic.
Asian snacks covered in multiple layers of single-use plastic. Source: Ranky Law
他說:「有一小撮人會向我們要求取用比所需更多膠袋。這是我們不會迎合的要求。」

但他表示,有不少年輕顧客開始自備購物袋。而好像他本人一樣的第二代店舖東主,亦開始重視包裝廢料。他在網上開設的「新東南亞」(Seasia Foods)亦希望做到減少包裝廢物。

需要重新思考使用塑膠及包裝過度

維多利亞大學的魯亞德博士表示,若顧客開始根據食品包裝選擇消費的產品,店舖選擇購入商品時亦可考慮這個因素。

他表示,林智強等小型零售商對進口產品的生產及包裝沒有任何影響力,政府需要協助設立設施及培訓本地專業人才,以協助零售商適應這個改變。

他說:「他們的顧客將離他們而去,而他們就被逼尋找其他供應商,不但提供適合的商品,更是使用適宜包裝的商品。」

他說:「食品包裝是一個救星,能夠保存食物。如果你在非洲生活,你可以吃到新鮮水果、新鮮蔬菜,從而延長壽命。這是一個極為了不起的事。食品包裝又可減少食物浪費。」
Fishermen clean their net from the plastic garbage washed ashore at Banda Aceh, Indonesia.
Fishermen clean their net from the plastic garbage washed ashore at Banda Aceh, Indonesia. Source: AAP
然而,以現今的技術,透過石化產品製造全新塑膠,較回收舊塑膠更為便宜。

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表示,全球只有 9% 塑膠得到回收重用,有 12% 被焚燒。

維多利亞大學目前正游說政府提供撥款,設立一個包裝重新中心,以在本地研發全新及更可持續的包裝物料。

魯亞德博士的團隊經已開始利用海藻研發包裝物料,並與一間由海藻產生大量廢物的公司合作,研究由豌豆澱粉製成全新材料。

他說,世界必無他選,需要研發一些便宜、容易獲得而且對環境可持續的包裝,否則「我們將被(這些落入引水道、海洋生態並繼而重回食物鏈的微塑料)淹沒」。

他說:「不良包裝絕對對我們有害。我們有必要擺脫有害、難以回收的包裝,並使用一些可以容易被回收及分解的包裝物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9 November 2021 1:14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1pm
By Tania Lee,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