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美國總統,兩岸公民選擇涇渭分明

多項民調顯示,大部分台灣人因華府友好政策,傾向希望特朗普連任,大陸人則恰好相反。

Biden V Trump: The Choice 2020

Source: Distributor

美國選舉進入開票倒數階段,中國大陸及台灣公民雖沒有投票權,但因美中台關係牽動彼此,在選情緊張之際紛紛表明立場。SBS普通話採訪了兩岸民眾看法,並透過學者分析,解析背後原因。

多項民調顯示,大部分台灣人因華府友好政策,傾向希望特朗普連任;多數大陸人則因特朗普在“貿易戰”及人權議題上不斷對中國施壓,或是反對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而傾向支持拜登。

台灣人為何喜歡特朗普

台灣民意基金會10月27日公布民調顯示,台灣超過半數公民期盼現任總統川普連任,只有三成出頭的人不期盼。更早前,英國民調機構YouGov曾經針對15個國家,調查民眾對特朗普和拜登的支持度,結果顯示最支持特朗普的是台灣人,大有約42%支持特朗普、30%支持拜登,其次則是香港。至於歐洲地區,則幾乎一面倒支持拜登。

“與拜登相比,明確承諾要壓制中國的是川普(特朗普),”長年關注政治的台北市民陳先生(Eric)直言他希望特朗普能連任,並向SBS普通話解釋,從外交政策看來,特朗普對台灣比較友善,對台友善是對抗中國的策略之一。

陳先生坦承,他不認可特朗普反人權和反移民的態度,但“美國有自己的社會制度,能維護人權和民主,這套制度存在已久,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而改變。”他認為,不是每個共和黨議員都盲目挺他,該說不的時候還是會說不。
同樣支持特朗普連任的,還有住在高雄市的黃鈺涵。

平時不太關心美國政治的她卻表達對特朗普的強烈支持,她對SBS普通話說:“川普(特朗普)當選後,美國與台灣之間建立很多友好關系,有個強國可以依靠很好。”不過黃鈺涵也說,特朗普在任時美國對立嚴重,就特朗普個人,她並不是非常喜歡,至於拜登她則不太了解。

陳先生和黃鈺涵道出了部分台灣人的心聲,他們都看到台美關係在特朗普執政下急劇升溫,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台灣旅行法及台北法等多項友台法案,今年美國高層官員包括衛生部長阿札爾和國務院次卿克拉奇接連赴台訪問,加上美軍艦機在台海周邊密集行動及對台灣軍售等,都讓台灣人感受美國善意。

台灣大學歷史系擔任訪問學者的美國人夏威廉(Bill Sharp)透露,許多台灣朋友都要他把票投給特朗普,他表示,了解因為特朗普在任期間通過許多對台灣友好的法案,所以台灣人當然會傾向支持特朗普。

不過,夏威廉強調,對特朗普而言,台灣只是對付中國的籌碼,並質疑:“若真的要跟台灣有夠緊密的關係,為何不直接與台灣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以能保護台灣。”
他認為台灣人可能沒想到,做為商人的特朗普,做任何事情都會以自身利益出發,加上反對全球化且不喜歡和聯盟國合作等,反而都對台灣不利,因為這“讓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有很大的擴張機會”。他並強調。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實在太高,難以預測接下來會做什麼。

夏威廉進一步說明,拜登的立場是與盟國友好,並會與盟國合作,這些國家不太過依賴中國資金。他說:“這其實有助於台灣與美國盟國的關係,因為這些國家在各個方面對台灣都很重要。”

大陸人為何支持拜登?

不同於台灣幾乎一面倒期盼特朗普連任,海峽對岸似乎並不熱衷於美國選舉,但若是問到傾向支持哪位候選人,則清一色則反對特朗普連任。

剛從香港理工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李先生就認為,特朗普太針對中國、破壞世界秩序、處理疫情亂七八糟,加上做事又像個小孩太衝動而不喜歡他。

特朗普無疑把中美關係帶到這幾年來的最低點,自從2018開始,美國就開始用“貿易戰”的方式打壓中國,並在科技、政治上向中國施壓,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爆發後,美國對中國的敵意越發強烈,特朗普更曾多次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

曾在澳門留學七年的上班族Lei,本身崇尚民主自由體制,他希望拜登當選。他向SBS普通話表示,從美國角度出發的話,特朗普不僅疫情處理得很糟,還煽動民眾懷疑科學或醫療專家的意見,既然疫情控制不了,經濟也會不好,那如何與中國競爭。

他補充:“特朗普對少數族群不友善,希望趕他們離開美國,非常荒唐,另外,種族歧視也很嚴重,這讓華裔族群也受到影響。”Lei強調,特朗普反對LGBT、不承認氣候變遷、反墮胎等保護主義和他的價值觀很不一樣。
中美關係從特朗普與中國官員的發言上就能略窺一斑。今年9月下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上要求聯合國追究中國責任。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特朗普談話表示,謊言代替不了真相。中國應對疫情的表現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人民自有公論。美國反覆就疫情問題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目的是企圖把本國應對疫情不力的責任“甩鍋”他人。

然而,特朗普顯然不是中國人喜歡的美國總統,多個分析指出,拜登若當選,也不代表美中關係就會恢復。

《美聯社》報道,中國領導人希望拜登穫勝,美國將會在貿易、科技和安全上與中國減少衝突,但任何改變可能都只是形式上而已,因為整個美國政罈對北京的負面情緒在增加,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選民似乎都不同意對中國採取較為溫和的態度。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3 November 2020 1:21pm
Updated 3 November 2020 10:12pm
By Zachary Le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