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謎!疫情中為何樓市不跌反升?

根據房地產物業研究公司Corelogic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各地的樓房價格增長報1.6%,按年全國樓房物業價格平均上升了18.4%, 升幅為過去17年來樓房物業增長最快速的一個年頭。

Aussie property sale happiness reaches new high

Aussie property sale happiness reaches new high Source: Photo by Tierra Mallorca on Unsplash

關鍵的是過去17個月,澳洲正經歷了雷厲風行的抗疫過程,確診數字不斷上升,但為何樓房物業市場仍然不跌反升?

疫情中樓市依然強勁暢旺

@Realty資深地產中介經理陶貴強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樓市熾熱可以歸納幾個理由。

「第一,主要是供求失衡問題,目前置業的一批主要是80至90後出生的一代,但問題是賣家認為封城(lockdown)的情況下,難賣出好價,故此不急於將物業推出市場,因而導致供求失衡的現象。 」

「其次,利息偏低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吸引買家入市的主因。」

最後, 他表示從未見過客人對前景如此樂觀有關。他說:「這可能是澳洲始終是一個『lucky country』(幸運國家),有什麽事情政府都會出手救市,沒有什麼大問題。 」

獨立經濟分析及策略師陳寶明博士則解釋,政府的量化寬鬆是樓市熾熱的主因。

他說:「目前樓市的發展是政府量化寬鬆的後遺症。政府透過減息或財政政策等措施,導致市場充斥大量資金,最後資金流入銀行體制借出,資金便流入投資者手中。」

「另外,澳洲的投資渠道並不多,故此投資者集中投資在樓房物業市場或股票市場上。」

銀行貸款在熾熱樓市所扮演的角色

陶貴強指,銀行在按揭審批過程中,容易造成客人急於成交的現象。

他說:「有客人反映,銀行已經批出按揭貸款,有效期是三個月,客人便急於要在這三個月內物色到一間物業,否則便要重新申請貸款過程,手續繁覆、煩不勝煩,置業者不如快快入市。」

他又指,買家還有一個心理是「What you buy today is cheaper than tomorrow」,即無論購買什麼,明天的價格必定會較今天為高。「在此心理驅使下,他們更加急於入市。」

陳博士直指,銀行扮演了一定的推波助瀾角色。他說:「當大量資金流入銀行體制後,銀行便必需透過更為寬鬆的借貸形式,借出資金。這個做法跟早前皇家調查會後推出的建議相違背,理由是銀行資金相當充裕。」

目前根據澳洲審慎監管機構(APRA)的數據確證,投資新建成樓房物業的按揭貸款數字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另外銀行批出按揭貸款只需支付利息安排的比去年3月同期上升了19.3%; 與此同時,銀行提供80%按揭貸款數目給借款人的數字上升接近42%,為近期的新高, 顯示樓房物業市場近期熾熱的情況與政府政策上的默許不無關係。

拍賣數字能否反映真實市道?

陶貴強指:「這些拍賣數字,其實不能反映市道, 因為公佈的數字只是地產中介自願公佈的數字,關乎顔面。眾多背後流拍的數字沒有公佈。」

陳寶明博士亦指:「大家見到拍賣的數字,究竟有多少的代表性呢?相信大家還要等待統計局公佈按成交的加權拍賣數字,才可以看到真實的情況。」

市場對樓房物業前景一致看好?

陳博士分析,這是市場憧憬政府會繼續救市,以及不會容許地產市場及股市崩潰所致。

「所以,就是不充裕的首置業人士也走到較為偏遠或新發展的地區置業,銀行也沒有理會信貸風險,繼續向他們提供按揭借貸及信貸優惠,因而產生一個期望及憧憬如果出現問題時,銀行及政府不會向他們迫倉。」

「後果是大家在置業時變得並不那麽小心謹慎。長遠而言,基於政府的救助措施,讓投資者覺得買樓比租樓更加化算;有這個心理使然,便導致樓價取得支持。」

政府為何不處理樓價泡沫現象?

陳博士認為這是政府的緩兵之計。

他說:「政府期望疫情過後,經濟復蘇過來,讓市場慢慢消化這個泡沫現象,政府不會容許樓市迅速崩潰,銀監繼續容許銀行繼續寬鬆借貸,也不會迫死客戶。」

「對於銀行來説,按揭是銀行一重大業務,如果打殺樓市,那麽銀行的資金如何走法(生財)?」

「政府也不會透過加息壓抑樓市,因為牽涉了這麽龐大的資金,加息只會增加市場融資的成本,對經濟復蘇並無好處。」

總結:

樓市熾熱現象,真真假假難以辨別。但基於資金氾濫,有型資產成為投資者的追捧,卻是不爭的事實。從過往的經驗得知,政府就是要處理這個樓市泡沫的現象,也會小心翼翼,不會推出過激的金融措施,免得破壞疫情中脆弱的經濟復甦動力。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31 August 2021 6:04pm
By Thomas S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