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U OK?心理學家教你三招紓緩封城焦慮

一項調查顯示,新州和維州超過一半的人(分別為53%和54%)說他們的情緒變差。今日9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R U OK Day(你還好嗎關懷日),數百萬澳人仍處於封城,我們該如何幫助他人和自我疏解焦慮。

知道身邊的人到底過得怎麼樣嗎?我們都會經歷人生的起伏,也許對身邊人的一聲問候就能改變很多。

每年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今年就在今日9月9日。 這個由慈善組織R U OK?建立的日子,初衷是將每個人與周圍有意義地聯繫起來,以支持那些掙扎於生活和情緒困擾的人,尤其目前雪梨、墨爾本兩大城市處於漫長的嚴格封城之際。
據YouGov的一項調查,44%的受訪澳洲人表示在過去三個月情緒變差,只有7%的說他們的情況變得更好。

在新州和維州,超過一半的人(分別為53%和54%)說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差。而幾乎一半的受訪者說,他們知道有的人因為封城而心理健康受影響。

心理健康已經成為被廣泛關注的問題。那麼,在詢問他人是否安好後,又該如何對話呢?華裔心理學家Christine Yeung認為,與其他人對話,當中的empathy(同理心)、attention(注意力)和compassion(同情心)可以說是3種「超能力」,簡單來說便是仔細聆聽而不要急於給對方解決方案,並有針對性地提醒對方已有的strength(強項)。

在Christine Yeung看來,心理健康跟生理健康有相同之處,即如果要保持psychological fitness(心理上的健全),就要多多「訓練」。

她與SBS普通話節目分享了三個小貼士:

  • 理清可控或不可控之事
「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簡單的練習,畫上三個圓圈,稱之為控制圈。在其中一個列出所有能力範圍內可以控制的事,在另一個列出不能控制的事,最後一個列出一半一半的事。然後你就會發現,你所擔憂的部份事物事實上並非在你控制範圍之內,這個時候就要學會接受,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可控之事上。」

「舉例來說,我們何時可以走出封城? 我會認為這是一半可以控制的,如果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集體利益作出貢獻,你就會負上自己的責任。因為你無法改變九月底過後會發生什麼事,而你絕對可以控制的事物就是睡眠、適當休息、適當進食,這些就是你可以控制的事,並嘗試放下那些你不能控制的事,完全放下,集中注意力在你可以控制的事物上。」

  • 每天10分鐘審視身心
「第二個可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是每天花10分鐘時間,閉起雙眼掃描自己的身體、掃描內心,不是實體掃描,(而是)由頭到腳掃描內心。感覺一下緊張壓力是從何而來,有時候是頸部這個位置,會告訴你壓力有多大。(如果不適)你可能需要立刻暫時停下來, 放鬆並處理這些壓力。所以有時候約見物理治療師或按摩治療師能讓你感覺良好,我想物理治療師該被歸類為必要服務!」 

  • 規律記錄、找出焦慮源頭
「我建議你將這些(焦慮)寫出來,就像寫日記一樣寫出來,或如果你有手機可以錄音。就向手機抒發感受,不論你有何感受通通說出來。持續一星期,每天這樣做,然後翻看一次,看看你自己寫過什麼(或說過什麼),你可能會找到一個令你焦慮的規律,就是做一個自我診斷。」

而Christine 也同時提醒,這些方法僅適合於大多數「精神健康處於中等」,而並不適用於心理健康已出現嚴重問題的人,後者應該向專業的心理醫生諮詢。

Christine同時擔任亞裔澳洲人心理協會(AAOP)的主席,身為華裔,她觀察到華人文化中的一些固有想法,仍在阻礙大家在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去主動尋求專業幫助,且可能更習慣於將心理層面的不適,誤解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但實際在尋求家庭醫生時又往往無解。

她笑著回憶說,自己學生時代時也曾經歷「考前焦慮」,而往往表徵卻是身體不舒服。

Christine希望大家能在封鎖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並在有需求時主動尋求專業人士幫助。而身為心理學家,她在採訪最後與大家分享的個人經驗是:
我常常在床邊放一張紙,每天醒來便寫下我最感恩的三件事;剛起床時,不要看手機,不要看新聞,在寂靜中享受咖啡和早餐。
尋求支援的讀者可以致電13 11 14,與生命熱線(Lifeline)聯絡,或致電1300 659 467獲取防止自殺回撥服務(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 ),針對5歲至25歲人士可致電兒童服務熱線(Kids Helpline)1800 55 1800。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9 September 2021 2:57pm
Updated 9 September 2021 5:28pm
By Helen Chen
Presented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