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倡設立網站舉報外國干預行為

「外國影響」及「外國干預」兩者有何不同?他們之間的灰色地帶又可如何有效地監管?

Parliament House in Canberra

Source: AAP

澳洲國立大學發表一份,向政府提出建議,以應對可接受的外國影響活動以及外國干預之間的所謂「灰色地帶」。

報告作者兼國家安全專家曼斯泰德(Katherine Mansted)表示,在 21 世紀,澳洲在處理外國干涉問題上的法律及政策改革,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她說:「自澳洲聯邦成立以來,澳洲經已有一系列管理外國影響風險的法律,但全球化和數碼化,再加上俄羅斯及中國等現代專制國家的崛起,意味澳洲(應對)外國影響的政策目前急需改變。」
身兼 ANU 國家安全學院公共政策高級顧問的曼斯泰德說:「聯邦政府一直專注於破壞及阻止外國干涉行為,這是一系列相對狹窄的活動,涵蓋了外國政府或代表外國政府的使團的脅逼性、隱蔽性或欺騙性的影響。」

曼斯泰德表示,在民主制度中,並非所有外國干涉以外的政治影響行為都是可以接受或恰當的。

她說:「最近,澳洲及其他民主國家的擔憂突顯了這一點,例如一些受國家支持的社交媒體(如 TikTok),以及一些與外國政府有關的政治運動及團體的運作等。」

報告建議設立一個獨立專員,並建立一個專門的全國性網站,用以舉報有問題的外國影響行為,並更新關於新聞自由、資訊保護和私隱問題等的法律,以減低有問題外國影響力的風險。
現存的「外國影響透明度登記冊」(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Register)制度,旨在提供和澳洲政治及重要部門有關的外國影響力的透明度。

但曼斯泰德說:「該登記冊的設計和運作方式,存在一系列問題。」

「結果是,它被認為是一份黑名單,而不是民間社會、企業和政府決策者的有用訊息資源。」

曼斯泰德表示,所有澳洲人在對抗不受歡迎的外國影響上都能發揮其作用,但政府需要做更多工作,令人們能夠在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適當的抉擇。

她說:「外國影響已從主要『閉門造車』的『精英』做法,轉變為影響社會各個部分的新常態。」

「政府當然有責任,但最終往往要由企業、民間社會團體及普羅大眾,決定什麼形式的影響力是他們可以接受的,並且符合他們的組織和個人價值觀。」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19 February 2021 5:09pm
Presented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