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中俄聯手否決敘利亞人道援助

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向敘利亞運送人道援助,中俄動用否決權。

A paramedic treats an injured woman wounded by Israeli missile strikes at a hospital in Damascus, Syria, Wednesday, Nov. 20, 2019.

Source: SANA

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俄羅斯聯同中國動用否決權,否決由土耳其及伊拉克運送救援物資到 400 萬名敘利亞平民的手上。

有關援助決議,是由科威特、德國及比利時共同起草,要求延長對敘利亞作出之跨境援助措施 12 個月。但俄羅斯僅願意批准延長六個月,並提出另一份草擬文本。

安理會其餘 13 個成員國均投票支持決議,但俄羅斯及中國動用否決權,令決議案最終無法獲得通過。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表示,對於俄羅斯同中國嘅決定,感到難以置信。

她說:「對於中俄兩國否決決議案感到震驚,這樣不但羅莽、不負責任及殘酷,更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克拉夫特指,目前有 400 萬名在敘利亞人民正透過聯合國的跨境援助機制獲得藥物、帳篷及糧食。她說:「實在難以想像任何理由,一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竟然會削減為脆弱的敘利亞平民所提供的重要援助。」

報導,敘利亞自 2011 年爆發內戰至今,今次是俄羅斯第 14 次否決安理會針對敘利亞的決議案,亦為最近四個月內第二次在處理人道局勢時動用否決權。
A file image of  a wife of an IS fighter with her children at the al-Hawl camp in northeastern Syria on 3 June 2019.
A file image of a wife of an IS fighter with her children at the al-Hawl camp in northeastern Syria on 3 June 2019. Source: AAP
引述新華社報道,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星期四(19 日)在會上表示,政治解決是改善敘利亞人道局勢的根本手段,強調中方支持聯合國推動達成兼顧各方關切的政治解決方案。

他指,目前敘利亞仍有大量民眾需要人道救援,又指敘利亞人道局勢同政治、安全、反恐形勢等息息相關,解決人道問題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

吳海濤表示,應加大人道救援力度,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促成難民及流離失所者能重返家園,並支持敘利亞政府開展戰後重建。他表示,中方已向敘利亞提供食物、醫藥、公共交通工具、人力資源培訓等援助,願為敘經濟社會重建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但他同時亦指出,安理會已就延長敘利亞跨境人道救援的問題進行多次討論,中方總體上對跨境人道救援機制持保留態度,認為跨境人道救援機制是在特定形勢下採取的特殊救援方式,應結合地面形勢發展進行評估和調整。

吳海濤認為,敘利亞政府應負上改善當地人道局勢的主要責任。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1 December 2019 10:59a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