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睇中超】澳洲國腳搵銀潮終結 港將受青睞多人落班

無論是球員轉會抑或球會對壘,中超和澳洲、香港都有著不少的淵源。

Aaron Mooy, Tim Cahill and Ryan Griffiths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Socceroos played in Chinese Super League.

北京國安的賴恩·格菲斯(右)是首位在中超踢出身價的澳洲球員,上海申花的卡希爾(中)是最大牌的赴華澳洲球星,而上海海港的穆伊(左)是最後一位袋鼠軍團國腳。 Source: ChinaImages/Sipa USA

SBS On Demand為你免費轉播2022球季中超聯賽。每輪賽事以英語和普通話評述,直播兩場比賽,並在賽後提供所有場次的英語精華片段。

中超是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CSL)的簡稱,是中國職業足球的頂級聯賽。而澳洲職業足球聯賽,英文為A League,簡稱澳職。

與中超和亞洲、歐洲的主流聯賽不同,澳職沒有升降班,而是類似北美的聯盟模式,透過會員制來增減參賽球隊。澳職目前有12支球隊,包括新州5隊、維州3隊、昆州南澳西澳各一,還有一支來自新西蘭。

澳洲原本屬於大洋洲足總成員,但由於大洋洲強弱懸殊,為加強競爭力,澳洲在2006年加入亞洲足協(AFC),因此屬於亞洲足球一員——國家隊參與亞洲賽事,澳職球隊也參與亞冠盃(ACL)。

中超強於澳職?

澳中球隊首次對壘是在2007年的亞冠賽事,在分組賽中分別由山東泰山對陣阿德雷德聯(Adelaide United)、上海申花對陣雪梨FC,以一勝二平一負平分秋色。

16個球季以來,共有10支中國球隊和9支澳洲球隊交手,取得26勝19平20負稍佔上風。相較之下,中超對陣日本和南韓的整體戰績都是輸多過贏。

澳中球會近兩年都無緣交手,對上一次已是2020年分組賽。

受新冠疫情影響,兩國的球會近年都對國際賽事意興闌珊,成績一落千丈。像2014年西雪梨流浪者(WSW)首次參加亞冠便在擊敗廣州隊後奪冠、2015年廣州隊完成復仇並捧盃的佳話,已成歷史。
ACL WANDERERS GUANGZHOU EVERGRANDE
2014年8月20日,廣州隊的意大利國腳基拿甸奴(Alberto Gilardino)與西雪梨流浪者的球員在Parramatta球場進行的亞冠八強比賽中爭搶。 Source: PAUL MILLER/AAPIMAGE

澳人闖中超

澳洲球員被視為亞洲球員後,大大拓寬了加盟亞洲球隊的機會,包括中超。

由於很多亞洲聯賽有特定外援名額留給亞洲國家的球員,因此擁有西方人高大強壯特質、薪資卻符合亞洲水準的澳洲人便深受歡迎。

首位在中國打出名堂的是2007年加盟遼寧隊、2009年轉會北京國安的前鋒賴恩·格菲斯(Ryan Griffiths),他的優異表現令中超球會開始發現澳洲球員物美價廉。

到2011球季,中超擁有創紀錄的9名澳洲外援。其中,由澳洲教頭Lawrie McKinna率領的成都隊更有三名同胞助陣。
Tim Cahill
澳洲國家隊隊長卡希爾在職業生涯晚期也曾到中超「搵食」。 Source: Source SBS, 6Jun 2018 - AAP: David Moir
隨著中超走向「金元足球」,赴華澳洲球員的水準也不斷提升。2016年,中超8名袋鼠軍團一度有5人入選國家隊,包括世界級球星卡希爾(Tim Cahill)——連時任領隊柏斯迪高古(Angelos Postecoglou)也要親自去中國「揀人腳」。

然而,這個另類的「出口產業」在2018年因中國足協突然取消亞洲外援制度而戛然而止。沒有了預留名額,亞洲球員要和歐美外援直接競爭,一下子失去了優勢,上一年的5名澳洲人立即「清零」。

直到2020年中,上海海港引入國腳穆伊(Aaron Mooy),才令中超重現澳洲球員。但好景不長,因應中國嚴格的出入境防疫政策、聯賽不時推遲停擺,穆伊為了方便回國和保持狀態,以參加今年底的卡塔爾世界盃,最終在7月和海港隊解約。
Aaron Mooy
主力國腳中場穆伊(左)離開上海海港後,中超已無澳洲球員。 Source: Getty Images
十年過眼雲煙,在中國留得最久、比賽最多的澳洲球員卻是寂寂無名的Gyawe Salley。他在華八年,輾轉5間球會,卻從未入國家隊法眼。

反過來,中國球員在澳洲則屈指可數。自2005年至今僅有8人加盟過澳職球隊,其中第一位是當時的中國球星曲聖卿。他在阿德雷德聯擔當主力,是迄今在澳表現最出色的中國球員。

港腳平靚正

在中國聯賽最成功的香港球員吳偉超,是第一位踢中超、第一位擔任中超球隊隊長的香港人。他在2001年至2016年間效力過7間中國球會,出場超過200次。

港腳當中的佼佼者,能力堪比中國國腳而薪酬不高(特別是外國歸化球員),因此頗受青睞;對球員而言,大陸球壇的水準和薪酬都優於香港,因此踢出名堂後意欲外闖,首站往往是北上。
不過,香港球員在中超落班,同樣很受政策影響。

中國足協早期多番更改港人「內援」與「外援」的定性,令加納出生的入籍港腳高梵(Godfred Karikari)可以踢中超、土生土長的門將葉鴻輝卻被拒之門外。

隨著政策在2018年確認港人屬「內援」,特別是在金元潮水褪去後,不少港腳都找到穩定機會。目前有陳俊樂、梁諾恆和歸化球員勞烈斯(Vas Nuñez)分別效力3間中超球會,另有4人在中甲。他們都是香港代表隊的重要球員。

另有一名情況特殊的香港人——戴偉浚,他是近數十年罕有在英超落班的香港球員,一度被視為港足的明日之星。但他在2020年選擇加盟中超深圳隊並申請中國大陸護照,最終在今年為中國國家隊出戰,引起不少香港球迷非議。
不過反過來,內地球員赴港、甚至為港隊效力則是尋常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足壇的職業體制尚未完善,不少國腳級人馬如何佳、古廣明、吳群立加盟香港聯賽,廣受球迷歡迎。

千禧年後南下的「國援」雖然成色稍遜,但也有李海強、徐德帥和巢鵬飛等傑出球員成為港腳,至今仍有黃洋、鞠盈智等為港出力。

至於球會戰績,港超聯直至近年才踢上亞冠盃,但因實力懸殊,都是一邊倒地遭中超球隊大炒。直至疫情後中超多派出青年軍應付了事,才令香港球隊有機會取勝甚至從分組賽晉級。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4 August 2022 6:27pm
By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