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抗疫之戰最前線 雪梨華人醫護親述見聞

新州疫情依然嚴重,確診患者不斷增加,為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在抗疫前線工作的一位華人護士和一位華人醫生分享了他們目前的工作狀況,並呼籲大家保護好自己,盡快接種疫苗。

雪梨急症室醫生對疫情不樂觀 指醫療系統超負荷

雪梨急症室醫生程剛在近期每一天都需診治新冠肺炎病患,他表示對於疫情,他並沒有像新聞報導中那麼樂觀。

他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這個冰山一角已經是非常大的一個角了。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人數也是非常多,給病床帶來很大的壓力。」

程剛表示,自8月後疫情變得更為嚴峻,輪候診治的病人數激增,為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該中型急症室共提供30張急症病床,卻需為擁有約600多張床位的醫院提供急症應診服務,該醫院共有大概10個隔離病房。
A treatment tent outside a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COVID-19 infections surge through Florida (Getty Images)
A treatment tent outside a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COVID-19 infections surge through Florida (Getty Images). Source: Getty
他表示,在由特別關注地區(areas of concern), 即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過來的病人,不論他們是否出現新冠肺炎病徵,在分診階段都需被安置在一個指定區域。由於醫院未有建造好特定區域,只能在急症室外搭建帳篷應急。

新州救護系純超負荷 病人輪候時間極長
此外,由救護車送來的病人,如果出現疑似或確診新冠病徵,而暫時沒有單獨病房供應時,他們只能夠在外面等候。

「 我們醫院外面基本上是有很多救護車等在那裏,沒辦法把病人送進急症室,救護人員也只能夠等待。」

程剛指出,本身救護車供應已非常緊張,新州救護已作出呼籲,指系統已經超出負荷,若完全倚賴目前系統的話,將會出現大問題。

「我們沒有辦法把疑似或確診的病人單獨分到病房,我們醫院的住院病房也逐漸在滿起來。我們的新冠病人或疑似的新冠病人,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從急症轉到住院病房。」
深切治療部床位不足 醫生指「 不怕病毒怕疫苗」是愚蠢
程剛指出,深切治療部服務的供應一直不足, 新州常規病床的供應少於500張,惟新冠病患已經佔用了大概200張深切治療部病床。他警告,一旦出現爆發,有關資源是遠遠不足的。

「從基層來講,我們沒有新聞報導的那麼樂觀。雖然他們說10月新州的公立醫院可能會承受最大的壓力,但是我們目前已經在壓力上升的過程當中,已經慢慢在承受壓力。我們每一個醫生,每一個護士,每天每次上班接診的新冠患者數量也在逐漸逐漸的增加。」

程剛表示最重要是保護好自己。

他又表示曾經看到很多關於疫苗的爭議,但他想告訴大家,相對於疫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他們看到因新冠肺炎所引起的症狀要比前者嚴重得多。

「有人說自己不怕病毒怕疫苗,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說法。除了疫苗外,我們沒有一個特效的方法能夠保證大家的健康。」

他說,疫苗當然不能保證所有人都不會染病,已經接種疫苗的人也有可能感染病毒,但是從他的個人經驗來說,他幾乎沒有遇過一個已經接種兩劑疫苗的人需要到急症室求診。
他補充,接種疫苗和未有接種疫苗的效果相差很遠,疫苗會構成一個群體免疫網絡,接種疫苗的人越多,這個網絡就會變得越結實。

「(如果有結實的群體免疫網絡)哪怕有少部分人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們對醫療系統或整個大眾的危害性,要比所有的人、很多人、大多數人不接種疫苗要降低很多,所以說接種疫苗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註冊護士臨危受命 自願支援雪梨疫情前線

雪梨西區的社區註冊護士小敏,自願被調配到新冠前線診所(in-touch covid clinic) 工作,負責每日與確診者進行電話溝通工作。

小敏在8月初的時候收到一封郵件,問她是否願意支援in-touch covid clinic。剛開始時工作屬自願性加班,而最近開始,她被完全借調到有關部門,全職支援前線,負責電話追蹤任務。

小敏表示, 除護士外,還包括語言治療師、行為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他們與公共管理部門交接,跟進所有轉介個案,並負責開始聯繫進行居家隔離的確診病患。
「現在最新數據我們在社區隔離的患者是一千多人,我們每天的工作強度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我們的領導希望我們在一更內可以跟16到20個新冠確診患者溝通,並瞭解他們最新現狀,比如身體、康復進展和心理狀態。但其實,我覺得我一天現在最多的話,也是10個左右。」

電話溝通工作具挑戰性 需時刻保持冷靜
小敏於工作時亦會遇到擁有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士,需要找翻譯,還需為他們推薦其他服務,比如社工和兒童醫院,並不是很簡單的講一講電話就能完成工作,會有很多後續工作需要完成。

她分享了兩個工作經驗,包括和一名疑有難民背景的病人和一名新手母親作溝通工作。

這名新冠確診病患是一名移民,據小敏指,該病人好像擁有難民背景。小敏指病人剛出院,當她與其聯繫時,他把小敏當成救生艇般,不願意讓小敏掛線,一直讓她說話。

「他反覆跟我說他現在沒有經濟收入,他很擔心他接下來的生活,他很發愁。」

「我不斷安慰他,並告訴他我會把你這個情況轉介給社工,讓社工來聯繫你,例如幫助你申請centrelink,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幫助。在交流的過程中,他一直在不斷的懇求或乞求。所以我心理上也是挺為他感到難過的。但是我又要保持冷靜。」
由於小敏是兒童和家庭婦幼保健護士,所以她對媽媽非常敏感。她表示,確診患者來自不同年齡層,她曾接觸過好幾個剛分娩完的新手媽媽。

「寶寶剛滿一個月,媽媽就發現自己確診了。然後這個媽媽當時跟我說,她去做檢查後發現自己確診陽性後,她就做了一個決定,決定把孩子暫時送給她的堂妹照顧。所以她就不得不和她的寶寶分開,當時聽她跟我說這個的時候,心裏特別難受。」

小敏指她當時必須保持非常冷靜,她其後詢問該母親除了日常與她作電話溝通外,還有什麼需要。她有跟她討論讓孩子接種疫苗有關的資訊,並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背景來幫助這位新手媽媽。

「(我)感覺自己還是蠻有成就感,也比較安慰一點。」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5 September 2021 2:28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9pm
By Yuye Lu, Cindy Xie
Presented by Yuki Yu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