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定居指南】如何為「身後事」做好準備

在不少的文化中,「身後事」的討論都是一個禁忌,但事實上這些討論非常重要,不應避開。你可能不能決定自己什麼時候或以什麼形式死亡,但你卻可決定自己死後的意願。

Elders having time to themselves

Diálogo aberto pode ser o caminho para uma vida sexual ativa, segundo especialistas. Source: Pixabay

雖然大部份人不願意討論死亡,但事實上越早作出決定,比病重時而作較好。

為令身邊的親人能承受更少負擔,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注意的事情。

遺囑

  • 在很多國家,人死後的財產便會自動轉到家人的名下。但在澳洲,死者必須已訂立遺囑,財產才可能完全按照死者個人意願作分配。
  • 遺囑必須要明確清晰,以防止出現爭拗。因此,尋求專業法律人士的意見對大家都有利。
  • 選擇一個你能信賴及一個熟悉財務的人士作為遺產執行人。
  • 任何人年滿 18 歲兼且精神健康狀況良好,便可訂立遺囑。
  • 緊記定期更新及修訂遺囑,尤其是你的人生踏入一個新階段(如新婚、離婚、成為祖父母等)。
  • 假如你在澳洲及海外都擁有資產,務必要訂立兩份遺囑。
Man signing will
Many people don't think to write their wills young. Source: Getty Images

預設醫療指示(在生遺囑)

預設醫療指示,亦稱為在生遺囑,能確保你一旦「患上不可治癒的絕症」或「持續地處於植物人狀態」,而不能自行表達意願時,向醫生、醫療人員、家屬或法庭清楚表明,是否應該採取(或如何採取)醫療程序。

新州老年人權益機構 Aged Rights Service 的帕特瑪斯娜(Nalika Padmasena)律師建議大家,在訂立預設醫療指示時,務必諮詢你的家庭醫生,因為家庭醫生最清楚了解你的醫療紀錄。

捐贈器官

你是否有意捐贈器官?如果有意的話,請緊記在網上

你亦需要向家人解釋你有意捐贈器官的意願。

你可更多有關捐贈器官的資訊。

多與家人溝通

在訂立遺囑或在生遺囑時,務必與你的家人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的「身後事」計劃。

你亦可提出有關葬禮儀式的意願。
Dying to Know Day
Source: Dying to Know Day

Dying to Know Day(認識死亡日)

8 月 8 日為澳洲「認識死亡日(Dying to Know Day)」,旨在鼓勵大眾多討論死亡及訂立遺囑等話題。

其他有用連結:




















分享
Published 9 August 2017 3:52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52pm
By Audrey Bourget, Ildiko Dauda,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