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裕,慢性病成中國人早死原因

研究報告顯示,中風、心臟病和肺癌等慢性病,過去30年已成為中國人早死的主要病因,與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有類似的健康趨勢。

A man smokes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AP Photo/Ng Han Guan

上星期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Lancet)的研究結果發現,該類慢性病已經取代肺部感染和新生嬰兒疾病,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健康殺手。

當中國正積極應對更加複雜而且更難治癒,並治療成本高的各種疾病之際,這項發現更進一步推高這個國家的醫療成本。

「與許多國家一樣,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已達到了臨界點。」有份參與研究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說。

「今後,慢性健康問題負擔將會遠遠超過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對於老年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16年中國的醫療支出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

同年美國、法國和英國的醫療開支GDP比重分別是17.1%、11.5%和9.8%。

這項最新的研究顯示,高血壓、吸煙、高鹽量攝入和室外污染是中國當前的重要死亡原因。

報告提到,因為生活習慣不斷變化(包括紅肉消費的增加和運動水平的下降),在2000年至2017年這十多年中,中國全國糖尿病人口比例已經大幅增加超過50%。

中國現在嘗試通過減低藥品價格,以及鼓勵投資和興建更多醫院,來舒緩國家公共醫療衛生系統所面臨對的壓力。

分析顯示,隨著女性機會增多,中國女性的自殺率從1990年,每10萬人就有21.5名婦女自殺,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只有7.5名。男性自殺率也有所下降。

隨著過去3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以及中國為應付傳染疾病在全國推行的措施,中國的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也出現了下降。

有關的研究是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以題為《向前邁進—全球疾病負擔》(Going forward, the burden of chronic health problem) 的一個組成部分,數據是1990年至2017年所得。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和肝癌也是中國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分享
Published 2 July 2019 9:30pm
By Ida Ch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