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由第一天被網絡世代學生作弄 華人教師如何征服網課?

新冠疫情持續由今,維州尤其墨爾本,是全世界封城最長的地方。學校停課,對學生、教師及家長都有莫大影響。適逢今日(10月29日)是澳洲教師節,SBS中文向維州學校的校長及老師了解過,在封城停課下,教學所面臨的挑戰及思想衝擊。

10月29日是澳洲教師節

Source: 受訪者曾珮娟提供

10月5日是國際教師節。澳洲剛巧是學校假期,故澳洲教師節延後至10月29日。不過,對一些教師來說,其實每天也是教師節。

維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The Hamilton and Alexandra College)語言部主任暨中文教師曾珮娟說,一般學校沒有特意慶祝這日的習慣,但不代表學生「忘記師恩」。

在偏遠地區任教的她說:「學生通常會透過日常接觸,直率真誠的表達謝意,例如送些小手工,或是有中國特色的小禮物等等,這些已經教我很窩心了⋯⋯送給老師的禮盒裡有馬克杯、零食、茶包甚至是襪子等等,盡是貼心的小東西。」
墨爾本亞伯斯福特小學(Abbotsford Primary School)校長王宇生
Source: 受訪者王宇生提供
墨爾本亞伯斯福特小學(Abbotsford Primary School)校長王宇生向SBS中文也說,兩年來網課和面授斷斷續續交替進行,備課工作更繁複,雖然跟家長的互動減少,但好些家長會特意傳來電郵回饋,感謝老師的用心。

Image

惡作劇:老師聲音被消失了?

面對課堂由課室搬到網絡,今日雖然駕輕就熟,但兩位教師最初也是有點無所適從。

曾珮娟憶述第一天網課的情況,遭到成長於科技世代的學生作弄,「上午本來順利,怎麼一到下午,所有老師都突然『講不出聲』。原來學生一個早上已學會靜音,把(網課程式中)老師的咪弄走了。」
維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The Hamilton and Alexandra College)語言部主任暨中文教師曾珮娟
維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The Hamilton and Alexandra College)語言部主任暨中文教師曾珮娟 Source: 受訪者曾珮娟提供

遲到課堂是為了剪羊毛

網課的開始竟是師生之間disconnect,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後來雙方更加connected。

曾珮娟說,師生雖然不能親身會面,甚至好些高中生,不太願意打開鏡頭上課,但透過文字跟學生一來一回,反而拉近彼此距離,「我會利用空檔發訊息,來確認學生的學習情況。其實老師做主動的話,就有更多機會了解,在實體課時本來不相熟的學生。」

在偏遠地區遙距教學的她,甚至因此看到學生意想不到的一面。她說:「他們在家時要幫忙做家務和農活,曾有學生跟我解釋遲到或缺席原因,是剪羊毛,和追回迷路的牛!在城市生活似乎難以理解,但這就是他們最原本,最自然的生活面貌。」

王宇生也有類似經歷,他說課室裡較文靜的學生,網上會有不同表現,「他們在感到安全的環境下,更願意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看法。」

中西家長重點大不同

王宇生工作的學校,有華裔學生在封城時突然退學,舉家返回中國生活。

曾珮娟說,疫情突顯了華人及西方家庭,看重的事情不一樣,「華人家長重視防疫安全,覺得澳洲不夠嚴格,好些會暫時回國避風頭;(他們)同樣看重孩子的學習成果,例如會額外找補課或是海外老師,甚至請人陪孩子畫畫,寫作業等等。反觀西方家庭,覺得這只是短期情況,反正大家都一樣,會信任老師的專業決定。」

她認為,西方家長更關心的是身心健康(Well-being),擔心孩子的心理是否穩定。

關於學生身心發展,王宇生在考量課程時,特意增加早會次數,以連結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加插美術課堂,或是教授爬蟲類等科普知識:「我們希望能做到『停課不停學』,引發學生好奇心,讓他們挑戰自己。」
王宇生希望能做到停課不停學
Source: 受訪者王宇生提供

讓教學回到核心

遙距教學,老師往往得花更多心思設計課堂,以吸引學生專注力。曾珮娟向SBS中文說,在實體課時,中下程度學生能即時觀察同學反應,透過模仿跟上進度,但網課時他們失去「抄襲對象」,「這提醒我做準備時,得放慢腳步,重新考慮每一個活動的步驟,以顧及不同程度的學生。」

王宇生認為,社會大眾似乎已習慣課程安排,也希望老師教學時,可以包括所有東西,但疫情下的課堂時間實在有限,故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習回到核心,釐清重點是甚麼:
閱讀及數學,是基本要掌握的素養 ……除了思維,教育也是為了未來,科技已成常態,但當下教育課程,似乎在這方面有所不足。
對於教師角色,曾珮娟經過疫情洗禮更見清晰:「其實我們要傳授的不是知識,而是啟發學生興趣,減少他們學習的障礙⋯⋯」
我們一直都忽略了,訓練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讓他們根據自己意願和動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這些才是成功的關鍵。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9 October 2021 8:00am
Updated 29 October 2021 10:27am
By Beatrice Le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