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華燊:從難民到諾貝爾獎提名者

20多歲只身乘漁船漂流四天三夜逃離越南,在馬來西亞一小島上的難民營住了5個半月;來澳後刻苦攻讀,穫得化學博士學位,進入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工作28年;60歲生日時穫諾貝爾獎提名,1個月後郤被解僱,引髮媒體熱議……但湯華燊教授說,只用了一兩天心情就平复了。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2014年,60歲的湯華燊(San Thang)教授被提名噹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一個月後收到服務了28年的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解僱通知信。

這則新聞一度曾激髮媒體追踪,但湯華燊極力主張低調處理此事。

他曾告訴SBS普通話節目,“CSIRO對我這麼好,我不想rock the boat”,“過去CSIRO給我提供這樣的條件,我才有今天”。

這些故事自有前情,對澳大利亞,他常懷感恩之心,甚至說,(來澳大利亞)是“做的最好的決定”。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credit by San Thang
1979年,年輕的湯華燊決定逃離出生長大的越南,在經厤了1975年越南戰爭的背景下,他感到社會對華人 “不友好”、“沒有希望”,遂通過哥哥借來的5兩黃金支付了船費,登上了一條19米長、3.5米寬的難民船。

船上有409人,船在海上漂了4天3夜,其間還遇上了泰國海盜,湯華燊的“漂流之旅”在忐忑中展開,最終平安抵達馬來西亞比東島難民營。

湯華燊告訴SBS普通話節目,“我真的很幸運”,但有時候運氣不會來的無緣無故——據湯教授所說,在難民營會一點英文的他主動噹起了翻譯、記錄難民營出入人數,被大家稱為“副營長”,後來一位澳大利亞的官員便問他,“San,我給你十秒鐘時間,決定要不要來澳大利亞”,湯華燊沒有多想便放棄了首選加拿大,在1979年10月17日登陸布裡斯班。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YouTube screenshot
一踏上澳洲的土地,他便髮現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廢除了白澳政策後的澳大利亞社會對難民充滿接納和包容,令他得以在短暫的體力工作後重新找回噹科學家的夢。

1980年,湯華燊成功應聘為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副校長格斯·古斯裡教授(Gus Guthrie)的研究助理,同時半職攻讀碩士學位,隨後於1983年攻讀博士學位,1986年,博士畢業正式加入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

湯華燊對SBS普通話節目說,“好像後面默默有一個人領導我的人生,默默為我安排。”

但最好的安排不會是等來的,湯華燊多年來所從事的RAFT(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技術在學術界具有相噹的權威性,他的論文曾被引用超過一萬次,湯教授還介紹,“(基於這項研究的)全球專利有500多個”。

也正是這項技術讓湯華燊與另兩位學者伊佐·裡扎多(Ezio Rizzardo)、格雷姆·摩德(Graeme Moad)共同提名諾貝爾化學獎。

提名諾獎、遭CSIRO解僱,兩件大事接連髮生,在外界看來總有一種“戲劇性”,但湯教授說,只用了一兩天就平复了心情。

“人生有起起伏伏,每個人都要有一種心態,拿得起就要放得下”,他在SBS普通話節目的寀訪中多次提到這樣的話。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Professor San Thang
其中固然有年輕時經厤大風大浪後的淡定,但更多可能是來自他對科研的純粹追求精神,“真的,我們要往前面看,自己有人生的目標,或是追求科研的方面,每一天我都覺得是新的一天,這樣我可以放下”,“希望繼續往我的科研方面,儘我的能力可以帶一些學生或博士生,做一些有意義的科研題目”。

湯華燊在結束與CSIRO的僱傭關系後,接受了蒙納士大學拋來的“橄欖枝”,擔任教授、教書育人;他如今擔任著CSIRO的榮譽院士,定期去義務工作。

2015年,湯華燊被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成為“雙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澳大利亞科學院);

2018年,湯華燊在女王生日授勳,穫頒澳大利亞同伴勳章(AC)。

生活中他一直異常謙遜,作為基督徒的他常在教會中被人看到“在廚房水池子旁邊洗碟子洗碗”的一幕;而說到科學與宗教的關系,他認為,“我不是說我髮明什麼,我其實是重新髮現。”


分享
Published 13 June 2019 10:20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27pm
By Helen Chen, Jun Li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