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2年】流亡異見學者與女兒對談

「六四」踏入32週年,當年數以萬計留學生和學者等中國人來到澳洲,他們的下一代現在踏入當年父母的年紀。究竟在澳洲成長,令這些「六四第二代」對「六四」、中國和身份認同有什麼看法?SBS中文請來中國異見學者、雪梨科技大學中國研究副教授馮崇義,與現職律師的女兒馮雲思公開對談。

Dr Chongyi Feng and his daughter Yunsi.

Dr Chongyi Feng and his daughter Yunsi. Source: SBS

六四事件的影響

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形容自己是「不得而在1993年自我流亡到澳洲」。
馮崇義在海南島出生,中山大學畢業,之後在南開大學取得中國現代史博士學位。1989年時他28歲在英國留學。
「那時也算是中國學生運動領袖之一吧,到了89年之後我們還期待中國民主化的進程還會恢復,因為中共政權不會那麼久還會倒下去,所以我算是蠻勇敢,回去中國還想繼續中國的民主運動。」

當時馮崇義返回中國後,獲導師推薦他返回南開大學做中國現代史教研室的主任。

「但是這樣就得罪當時的領導層,他們不斷對我進行各種各樣的迫害…對我們這些有民主自由思想的人打壓,在中國國內叫做穿小鞋,比如要把我趕到鄉下去。」

目前任職律師的馮雲思,由於父親1993年流亡到澳洲,她在1995年也跟隨母親來到澳洲,她說現在對「父母特別感恩」令她來澳洲。
馮雲思1992年在天津出生,兩歲多移居雪梨,一直在雪梨受教育,2015年在雪梨大學完成法律、與政治、經濟及社會科學雙學位課程。中學時期參加到天津的學校交流活動。
「六四1989年的時候我還未出生,我覺得有一點可惜的就是,那時候中國的政府有個機會,來好好的聽和考慮那些學生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感覺,因為過了六四以後,中國政府跟學生的溝通就給破斷了。」

她說,現在很多年青人在中國,在網上只能用很多隱喻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的感受,但就不能直接說覺得政府應該如何改變。

感恩父母來澳洲

馮雲思回憶小時候在雪梨讀小學,英文不太好。
「要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的課程,但是到了現在可能我的英文比我的中文強了幾倍吧。」
她也好慶幸自己能夠隨父母到澳洲,有機會經歷不同文化以及觀點。

「在大學裡也可以跟我的同學、講師、導師爭論,看看那個理論比誰的好。那個想法比那個強…自己的觀點可以被挑戰一下,然後從那可以發展一個強大自我認同。」

共產黨仍舊是地下黨?

馮崇義表示,在讀研究生時加入共產黨。對於SBS中文問及是否可以提供例如黨員證來拍攝,他表示他從來沒有獲發黨員證。
「我們(共產)黨是一個地下組織,它掌權還是地下組織嗎?我們從來沒有發過黨員證,我們每個黨員都有檔案,很多檔案,交黨費等其他都有記錄,有一個很厚的檔案在組織部門管著。」
馮崇義指出,共產黨可以開除黨員,但黨員不能夠退黨。但因為多年沒有交黨費,又流亡澳洲,以為自己已經遭開除黨籍,直到2017年才知道原來自己仍是共產黨員。

2017年3月底馮崇義到中國進行研究3星期後,被禁止登機返回澳洲。中國外交部當時表示,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過程中,依法限制中國公民馮崇義出境。

馮崇義擁有澳洲永居身份但以中國籍護照入境,當時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澳,馮崇義遭拘留中國的消息成為澳洲傳媒的中國新聞頭條。馮崇義否認違法,拘留大約一星期才獲釋返回澳洲,據報拘留期間每天被問話長達5小時。
「2017年國安來審問時爭論誰愛國、誰不愛國,他(國安人員)說,你是中共黨員,你做所有事情,必須對黨忠誠、對黨坦白,我們舉手宣誓,記得誓詞是怎麼說的嗎?」

當年到天津學校交流活動

馮崇義說,女兒2009年去中國,當時跟南開中學的國際交流項目,主要目的是去學文化及語言。

「記得09年那時候是胡(錦濤)溫(家寶)時期,溫家寶是從南開(大學)出來,曾經想過要放鬆一些空間,但裡頭有周永康他們這個搞維穩體制打壓得很厲害,但當時不像現在對整個文化思想界打壓那麼嚴密。」

他指出,那時回去中國還可以去各處旅遊,可以比較寬鬆看風景及一些人文。但如果換了是現在,他擔心女兒可能被拘留做人質。

「我現在絕對不會讓我女兒再回去中國去交流,一個是大環境變了學不到東西,鎮壓很厲害,更大的事情是我還會擔心她的安全,她的生命安全,2017年我本人就被中國安全部秘密警察關著邊控,不給出來。」

馮雲思也表示換了是現在如果去中國交流,怕父母會擔心。
「因為(澳籍華裔學者)楊恆均師兄,現在也是澳洲公民,也給關著,所以我怕我這個澳洲公民籍不夠保護。」
不過馮雲思回憶當時在中學交流時,顯得開心,說在南開中學的活動認識很多朋友,那裡的學生非常歡迎他們,也想知道澳洲的生活是怎樣的。

身份認同

馮雲思表示自己與母親都入籍成為澳洲公民,她也很認同澳洲華人這個身份,認為在澳洲可以華人的身份對政府表達想法。
「我覺得在澳洲特別幸福,因為在澳洲可以享受澳洲政治的體制,這裡有機會抗議,講我自己的想法是怎樣,另一方面是也可以欣賞,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傳統。」
她認為,澳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不影響澳洲人與中國人的關係與溝通,尤其現在網絡發達。她與在中國的表弟妹關係都很密切。

而對於父親繼續持中國護照,馮雲思認為是個人的選擇。

「如果選澳洲的護照或者選中國的護照,不是說你不愛澳洲或者是你不愛中國,你的護照跟你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完全一樣。」

馮崇義就解釋,他繼續持中國護照因為「超級愛國」。他說從小父親就教導儒家思想。

「對這個社會還是要有點貢獻,因為中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古代一直到現代,讀書人的一種期待。」

馮崇義擔心,如果換了護照,中國政府會認為他是外國人對中國說三道四。
「我是中國公民,我是要改變我的國家我的人民,要讓他們享受到現代政治文明,這是我們一個不滅的理想火焰。」
另外拿中國護照,馮崇義指出對他有實際好處,在放假甚至下課以後隨時可以到中國,不用向領館申請簽證。

馮崇義說,他持中國護照,在中國的概念是華僑,女兒拿澳洲護照,他們叫華裔或者華人,有不同身份。

「但是澳洲的多元文化民主,很美好的地方,是容許多重身份,身份重疊,即是可以同時有不同的身份。」

他又慨歎一些華人來澳洲二三十年,也沒有跟澳洲主流社會一樣擁有普世價值觀,對中共忠誠指責澳洲政府,其實是危害中國的利益。

中國的胃

馮崇義最後表示,很欣賞對女兒對多元文化的認知,對民族國家的關懷,與自己有共同的普世價值觀,也不滿中國政治專政。但女兒很喜歡中國的風景,以及中國的飲食。
「曾經(在交流後)問女兒在中國跑了一趟怎麼樣,女兒回答說中國很好吃,我們家裡還是中國的胃。」

後記:

今次訪問,期間也引發他們父女的對話,馮崇義表示,父女兩人很少會談論理論方面。

馮崇義:你在雪梨大學是讀法律專業也讀政治學、經濟學你們大學裡有涉及中國政治歷史嗎?

馮思雲:有,我上了幾個政治理論的課,當然也上了些中國研究課,在澳洲我覺得因為有這麼多外來學生,我覺得我們的政治理論有點過份淨化,沒有好好分析很多的重大事件譬如(有關)六四,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平常是講1989年中國開放的時候,經濟和政治是怎麼改變的,但是沒有仔細看那些政治,我覺得可能那時候覺得那些題目有點太敏感 ,不想要冒犯別的學生。如果那時候有一些機會,來更仔細探討這些政治轉捩點,可能我覺得我大學的經驗可能會深一點。
Dr Feng Chongyi, Associate Professor in China Studies, UTS.
Source: Dr Feng Chongyi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3 June 2021 12:54pm
Updated 3 June 2021 4:23pm
Presented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